报名咨询电话:010-59490973、13691340873、13691349057(微信同号)
微信报考咨询:bj-ccmc 或 ccmc-bj
新能源应用工程师招生简章
在全球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兴起。时至2025年,全球新能源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快速的扩张,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动能源变革与工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新能源应用工程师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肩负着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任。
一、项目背景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全球共识。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不断突破,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在此形势下,新能源应用工程师的需求急剧增长,他们在新能源项目的设计、开发、实施与维护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3、新能源应用工程师的关键作用
新能源应用工程师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人才,在各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项目设计阶段,他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用户需求,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新能源系统方案;在设备选型与调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设备性能、成本等因素,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优化配置;在系统运行维护阶段,负责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障新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他们还承担着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任,推动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然而,目前新能源应用工程师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培养目标及职业前景
本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深厚新能源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应用技术,能够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多元新能源领域,独立承担系统设计、设备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新能源产业输送创新与实践兼备的专业力量。
1、政策推动:全球各国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我国实施 “双碳” 目标,大力扶持新能源项目,为新能源应用工程师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在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发电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将迎来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2、技术进步: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如风力发电的叶片材料创新、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组件转换效率提升等,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应用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同时也为自身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3、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新能源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新能源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新能源应用工程师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薪资待遇也较为可观。
新能源应用工程师就业方向广泛,就业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该职业将在未来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从业者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初级证书:
1、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限满 2 年。
2、高中及以上学历,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限 1 年以上。
3、中专及以上学历,对新能源行业有浓厚兴趣,无需工作经验。
4、在校大学生、相关职业院校学生。
5、取得其他初级职业或技能证书、职称证书等。(以上条件需满足其中一条)
中级证书:
1、中专学历(不限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 3 年。
2、大专学历(不限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 2 年。
3、本科学历(不限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 1 年。
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限专业)。
5、具有新能源、电力电子、能源管理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6、取得初级新能源应用工程师职业能力证书,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一年。
7、取得其他中级职业或技能证书、职称证书等。(以上条件需满足其中一条)
高级证书
1、中专学历(不限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 4 年。
2、大专学历(不限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 3 年。
3、本科学历(不限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 2 年。
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限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 2 年。
5、具有新能源、电力电子、能源管理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一年。
6、取得中级新能源应用工程师职业能力证书,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一年。
7、取得其他高级职业或技能证书、职称证书等满一年。(以上条件需满足其中一条)
第一章 - 新能源产业概述
在能源领域,明晰能源概念是学习新能源的基础。能源涵盖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能源消费结构随之变革,煤炭和石油主导的局面被打破,新能源占比不断上升。以中国为例,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大幅提升交通领域的电能应用,改变能源消费格局,推动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同时带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革新电池储能技术,从铅酸电池发展到锂离子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支撑。
能源利用方式从薪柴燃烧到煤炭驱动蒸汽机,再到如今的多元化利用,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新能源汽车以高效、零排放优势,推动能源利用向高效、清洁方向发展,其普及也促进了储能技术的发展,如锂离子电池创新提升续航,也为分布式能源存储提供可能。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广泛应用,解决了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像光伏发电中储能系统可储存多余电能,保障夜间和阴天供电。
但当前能源利用存在诸多问题,传统能源发电效率低,煤炭发电转化率仅 30% - 40%,且浪费严重;传统燃油车尾气排放带来环境污染,是雾霾、酸雨等问题的重要成因。
面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出台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我国实施 “双碳” 目标,通过购车补贴等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上,电池技术不断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降低,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在研发,储能技术进步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如固态电池有望提升续航与安全性。如今能源危机凸显,传统能源储量有限且污染大,新能源迎来发展机遇,技术创新使其成本降低、规模扩大,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地位日益重要。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也将随新能源技术发展而壮大。通过本章学习,学员能搭建新能源领域宏观框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回顾中国风电的发展历程,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起步阶段,引进国外小型风力发电机进行试点,到如今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期间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在技术突破方面,我国从最初依赖进口设备,逐步发展到自主研发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提升,从几十千瓦发展到如今的十几兆瓦。政策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通过制定风电上网电价政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鼓励企业投资风电项目,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4 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 3.5 亿千瓦,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技术应用上,陆上风电技术已趋于成熟,海上风电也在快速发展,如我国在东海、南海等地建设了多个海上风电场。在市场份额方面,国内风电企业不断崛起,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企业已在全球风电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风力发电技术的持续进步,如叶片材料的创新、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未来风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有望成为主流能源之一。风力发电产生的电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了清洁的能源来源。一些地区已开始尝试将风电场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相结合,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电场配备储能系统后,能够有效平滑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提高风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稳定供应。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员将全面掌握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脉络,培养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眼光,了解风力发电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潜力。
在实际应用方面,大型光伏电站如我国的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广阔,装机容量巨大,为当地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则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屋顶、居民屋顶等,如浙江嘉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用户的用电成本,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减少了碳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创新的理念,它将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相结合,使建筑不仅具有传统的遮风挡雨功能,还能发电。例如,一些建筑采用光伏幕墙,既美观又能为建筑供电。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课程中还会引入太阳能小视频等多元教学资源,展示光伏发电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技术细节。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如国家对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政策,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持续降低,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能源补给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探索将太阳能技术应用于汽车车身,实现车辆的自充电功能,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同时,储能技术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场景中,储能系统可以储存多余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还能在光伏组件发电量不足时保障车辆充电不断电。
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基本系统包括集热系统,其作用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热能,如塔式系统中的定日镜和吸热器、槽式系统中的抛物面槽式聚光器和集热管;蓄热系统,用于储存多余的热能,以保证在夜间或阴天也能持续发电,常见的蓄热材料有熔盐等;发电系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通常采用汽轮机发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聚光比高、热效率高、可储能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集中发电;槽式系统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应用较为广泛;蝶式系统则具有高效、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小型分布式发电。目前,全球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如集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储能成本较高等。不过,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新型聚光材料、先进的蓄热技术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有望取得突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太阳能热发电产生的电能同样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供电,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应。在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将太阳能热发电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结合,有望形成绿色能源的闭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储能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这一闭环利用的关键环节,高效的储能系统能更好地匹配太阳能热发电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供需关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是将生物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生物炭、生物油和可燃气体,这些产物可进一步用于发电或作为化工原料,提高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回顾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国外如丹麦,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我国生物质发电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出台了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随着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如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改进、发电设备效率的提升,未来生物质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生物质能发电产生的电能,也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能源支持。在农村地区,将生物质能发电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相结合,既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又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促进农村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此外,在农村生物质能发电场景中,引入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生物质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确保在生物质原料供应不稳定或发电设备维护期间,仍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稳定电力。
地热发电的原理是利用地下热水或蒸汽的热能,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将其转化为电能。干热岩发电是通过人工注水的方式,将干热岩中的热能提取出来,再进行发电;闪蒸地热发电利用地下高温热水降压闪蒸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双循环地热发电则采用低沸点工质,通过换热器吸收地热能,使工质汽化发电。不同技术各有优势,干热岩发电潜力巨大,但技术难度较高;闪蒸地热发电技术成熟,应用较广;双循环地热发电适用于中低温地热资源。
目前,地热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定发展,冰岛的地热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70% 以上,我国在西藏羊八井等地也建设了多个地热发电站。然而,地热发电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勘探难度大、开发成本高、技术人才短缺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地热资源勘探技术的创新、高效发电设备的研发,以及政策的支持,未来地热发电有望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地热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在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利用地热发电为其供电,不仅可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还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储能技术能够帮助地热发电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需求波动,将地热发电产生的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释放,提高能源利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潮汐能发电原理是利用潮汐涨落形成的水位差,推动水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波浪能发电则是通过特殊装置将波浪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如振荡水柱式、摆式、筏式等波浪能发电装置。海洋温差能发电利用海洋表层温水和深层冷水之间的温差,通过热力循环实现发电。潮流能发电是利用海水的流动,驱动水轮机发电。
在国内外,海洋能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果。英国建设了多个潮汐能发电站,如塞文河口潮汐能电站项目,具有较大的装机容量;我国在浙江、福建等地也开展了海洋能发电示范项目,如浙江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目前,海洋能发电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新型发电装置的研发、能量转换效率的提升,海洋能发电有望在沿海地区的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电,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沿海区域的布局和发展。在沿海地区,将海洋能发电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结合,打造绿色能源交通走廊,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能资源,还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沿海地区的集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海洋能发电的间歇性特点,储能技术对于海洋能发电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储能系统可以储存海洋能发电产生的多余电能,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高峰时释放,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学习方式
采用线上视频培训学习模式。依托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电子课件、视频课程与在线答疑服务,学员可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课时学习可以申请参加档期考试。
考试时间为一季度一次,统一线上考试,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试内容全面覆盖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与案例分析题,满分 100 分,60 分及格。
考培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学员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新能源应用工程师》职业技术证书。该证书在官网电子注册,是技术人员职业能力的权威证明,也是岗位聘用、任职、定级与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行业认可度。
1、咨询报名:有意考取 “新能源应用工程师” 证书的学员,可通过电话、邮件或在线方式(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报名。会有专业顾问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报名指导与答疑服务。
2、填写报名表:报名学员需在线填写《新能源应用工程师报考申请表》,确保填写信息准确无误。
3、提交资料:提交一寸免冠白底彩色电子版照片 1 份、身份证正反面电子版 1 份、毕业证电子版 1 份、工作证明 1 份(盖公章)及其他可满足报名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具体要求请咨询在线课程顾问)。
4、缴纳费用:根据报考级别,缴纳相应的培训费用与考试费用。具体费用标准可咨询在线课程顾问。
5、开通学习账号:资料审核通过且费用缴纳成功后,我们将为学员开通线上学习账号,学员即可登录学习平台开启学习之旅。
6、参加考试:按照统一安排的考试时间,登录考试系统参加线上考试。
十、报名与缴费
1. 报名申请表填写:自愿报名参加,考试由招考单位统一安排报名,学员在线填写报名表。
(扫码填写报名表)
2. 报名所需材料上传:因证书制作需要,请报名同时提交学历证复印件、近期免冠标准1寸白底证件照、身份证复印件电子版。
3. 本培训支持对公打款,缴费账户信息如下:
账户名称:北京碳云管理中心
账户号码:8110701013502221374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海淀支行
行号:711151
联行行号:302100011155
※注意:单位汇款请备注“参加培训人员姓名”,多位人员参加则在括号内逐一填写参加人员姓名,例:王XX/李XX/赵XX,报考费由北京碳云管理中心统一收取。
4. 报名费包括在线课程费、资料费、证书费等。
报考流程及报名资料准备:
1、点击报考入口>>>2、自助填写报名表>>>3、按要求上传报名资料>>>4、对公缴费>>>5、完成报名
报名材料:报名审核表(在线扫码填写)、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电子版)、学历证信息页照片(或学信网截图)、二寸免冠白底彩色证件照(电子版)、包括其他可满足报名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点击下方在线报考
报名咨询电话:010-59490973、13691340873 林老师 13691349057 李老师
微信报考咨询: bj-ccmc 或 ccmc-bj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