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碳减排目标,是企业低碳转型的 “方向盘”—— 定得太保守,会错失政策红利、落后行业竞争;定得太激进,又可能推高转型成本、难以落地。想要找到 “既具雄心又切实可行” 的平衡点,需系统考量多重因素,更要掌握科学的制定方法,而碳资产管理师正是精通这套逻辑、能帮企业精准锚定目标的专业角色。
协助企业定目标,首先要吃透 4 大核心考量因素,避免 “拍脑袋决策”。第一是政策合规要求,这是目标的 “底线”。需对照国家及地方碳达峰政策(如钢铁行业要求 2025 年前达峰)、碳市场规则(如配额清缴比例、履约要求),确保目标不低于监管底线。比如某化工企业,结合地方 “十四五” 减排 18% 的要求,将 2025 年阶段性目标设定为 “较 2020 年减排 20%”,既符合政策,又留足缓冲空间。
第二是行业基准与竞争格局,让目标有 “对标”。需调研同行业头部企业的减排进展(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了解到竞品已设定 2030 年减排 40% 目标)、行业平均减排水平,再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制定有竞争力的目标。若企业想打造绿色品牌,目标可略高于行业平均;若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可采用 “分步追赶” 策略,逐步向头部企业看齐。
第三是技术与成本可行性,这是目标落地的 “基石”。需梳理企业现有减排技术储备(如是否有光伏、余热回收项目)、未来可落地的技术路径(如 CCUS、绿电替代),并测算各技术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及节能收益。某纺织企业曾初步设定 “3 年减排 25%”,但经测算发现,所需的生物质燃料改造项目投资回收期超 8 年,远超企业承受能力,最终调整为 “3 年减排 18%”,优先落地投资回收期短的 LED 照明、高效电机项目。
第四是业务增长预期,避免 “减排与发展脱节”。若企业计划未来 3 年扩大产能(如新建生产线),需将新增产能的碳排放纳入目标核算,采用 “单位产值碳排放” 替代 “绝对排放量” 作为考核指标。比如某建材企业,考虑到 2025 年产能将增长 15%,最终将目标设定为 “2025 年单位产值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 22%”,既兼顾增长,又明确减排方向。
在这些因素基础上,通过 3 步科学方法,可精准锁定目标。第一步是碳盘查打底,按 GHG Protocol 标准核算企业当前排放量(含范围 1、2、3),明确排放结构(如某钢铁企业范围 1 占比 65%,主要来自高炉炼铁),找出减排潜力最大的环节,为目标设定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步是分阶段拆解目标,将长期目标(如 2060 年碳中和)拆解为短期(3-5 年)、中期(5-10 年)目标,每个阶段明确具体减排比例、责任部门及核心措施。某电子企业将 “2030 年减排 40%” 的中期目标,拆解为 “2025 年减排 20%(优先绿电替代、车间节能)、2030 年再减排 20%(推进供应链低碳化、碳汇项目开发)”,让目标更易落地。
第三步是动态验证与调整,每 1-2 年结合政策更新(如碳价上涨、新减排技术出现)、业务变化(如并购、产能调整),重新评估目标可行性,必要时进行优化。某化工企业 2023 年因欧盟 CBAM 政策出台,新增出口业务的碳合规需求,便提前将 “2025 年减排 20%” 目标上调至 22%,优先解决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问题。
这些定目标的专业方法与考量逻辑,正是碳资产管理师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不仅会拆解政策解读、成本测算、目标拆解的全流程技巧,还会结合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案例,讲解不同场景下的目标设定策略,更会提供 “目标可行性评估模板”,帮你快速测算目标落地概率。
若你正为企业碳减排目标设定发愁,或是想掌握这一核心技能抢占碳领域高薪岗位,报考碳资产管理师就是最佳选择。拨打咨询电话010-59490973,添加林老师微信13691340873,即可领取《企业碳减排目标设定技巧》(含行业基准数据、成本测算模型、目标拆解模板),获取报考测评与学习规划。用专业能力帮企业定准 “绿色方向”,在双碳浪潮中成为核心力量!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