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我问HR:我是个外包,但是我简历里就写上「供职于某互联网大厂」,你会让我通过面试吗?
HR瞥了我一眼:如果你简历里写的是人力资源公司,我可能不会继续看你的简历。如果你写了大厂经历,可能会有一个面试机会。但如果最后背调发现情况不属实,你又没说,你会被我拉黑。但还好,这是一个假设,这个HR也只是我的老朋友小贺,所以一切还在掌握之中。但不好的一点是,这激起了我探究下去的好奇。HR眼里,简历不符合事实的边界在哪呢?简历造假和夸张的分界点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想聊的话题。
写简历是一个技术活儿,这个事我觉得大部分经历过的朋友都能认同。
修饰编造过度会有被发现的风险,不仅影响面试结果,甚至可能被归纳到“造假”的范畴。
"比如,某个行业或是某个岗位有更专业的术语,作为面试官,我会去看求职者会不会正确使用这些数据指标以及术语,至少证明它是有相应业务经验的。但是如果你写了,却在面试时频频出错,我会觉得这个候选人不太真诚。”这是某互联网大厂面试官小贺的看法。
作为求职敲门砖,简历第一眼让人看不出优势可能没问题,但是第二眼、第三眼还是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就非常危险了。资深人力资源Ada坦言道:“我对简历修饰是有一定预期的。就是说,我默认大家都会进行修饰,但如果他的经历和技能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我就会进行邀约。如果在过程中发现经历和简历非常不符,我们会礼貌中止面试。”于是有不少人抱着侥幸的心态,觉得别人写,我也写。在“反正我只是一个大头兵,你也不会花大精力去背调我。”和“毕竟我只是一个大头兵,要是不编一些华丽的经历,你都不会看我。”这两种想法的推动下,去对简历进行优化、修饰、甚至于夸大、夸张同时也是在赌,面试官不一定能看出问题或者能放过这些问题。所以,在不严格的企业里,这更像是一次市场对赌行为。吹过头的,拿不到offer或是试用期就被认定为不合格。有适当修饰,但工作至少积极努力的,可能试用期也过了。“只要不是太过分,态度再好一些,大家都可以接受。”“我希望候选人如果要夸张或是修饰的话能够走心一些。”小贺说道。
对小贺来说,简历修饰和夸张是能够被接受的,但她认为,起码得要用心。比如最常见的职场大头兵写成项目负责人。团队合作项目、甚至是别人的项目,通过移花接木,变成自己独立负责的成果。
“候选人一定是要能真的清楚完整的流程究竟是什么样的,会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而不是只说一个有待验证的结果。那样面试就会比较难通过。"如果面试者使用了一些夸张的手法,比如会某种技能,写成精通某种技能时,面试官可能也会故意去问一个比较深的内容来测试求职者的反应,并通过不断询问的方式来验证答案。“你写上去的内容,起码你得用心去做下功课。并能向面试官证明,你是真的了解这些东西,哪怕并不一定是你主导的项目。”尤其当这项经历和技能恰好是这个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指标时,这一点变得极为重要。“求职者对提供的信息需要保障真实性,如发现虚假的行为,公司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给予赔偿。"这样的句子,几乎是一定会在offer或是合同中出现的。所以,当简历夸大太多而演变成“造假”时,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假如我们笼统地将简历上的修饰和夸大分为两种:学历和工作经验上的。那么学历上的夸大,比如办假毕业证、学位证等,是否造假比较好判定,被发现的风险和后果也更大。小王向公司提交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落款为“北京某某院校”并盖章。随后,与公司订立了期限为2年的劳动合同书。合同到期后,公司与小王续签了合同,但一个月后,公司以“小王提交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在国家指定的查询网站上查询不到任何信息,违背了入职时的承诺,已构成对公司的欺诈”为由,解除了与小王的合同。小王上诉仲裁,公司又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小王在入职之时为公司提供了证明学历毕业证书,且签署了有关如实陈述的申明。因此,这份证明材料,是公司能否录用小王的考量依据。而诚实信用原则是劳资双方均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采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最终判决公司无需支付小王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从这份判例我们可以明白,学历、证书这类非黑即白的信息,一旦有夸大行为,十分容易被判定为造假,甚至可能会被认定为诈骗。在求职之中,风险极大,最好是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实填写。
但工作经历上的修饰,主要是要把握尺度以及视公司情况而定,这对于HR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困难但又重要的工作。小贺表示:这主要看这个夸张的点,是否会是让我们录用你的决定因素。“就是说,我认为简历美化是正常的,比如参与写成项目主要成员,只要你了解项目的完整流程,熟知流程的大概细节,面试时能答得出,在我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她话锋一转,表示如果吹牛吹过头,实际工作中又不太令人满意的话,一经发现也是很严重的。
Ada则表示,这主要看公司的情况来定。有些企业觉得这个人能干,就不太多去计较那些。有些公司觉得,这人面试天花乱坠,实际经验平平,在裁员的时候,就可能会想一些办法。
2019年,一个名叫小帅的求职者也去公司面试,应聘项目经理一职。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按照惯例,公司在该劳动合同中作出了我们熟悉的那套规定。
但面对这个要求,小帅其实心里没底。原因是他为了规避长时间待业问题,将简历中一段职业经历从2年延长到4年,同时隐去实际有的几段经历,并伪造了相应的离职证明。这一行为,最终还是被公司发现,于是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并表示不给予赔偿。小帅不服,一路从仲裁上诉到了法院。法院在查看完社保缴纳等情况后,认为小帅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入职声明书中均明确约定了小帅需如实提交个人资料,如提交虚假信息则公司有权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小帅伪造简历的行为,是欺诈行为,不仅违反了双方的约定,也违反了劳动者基本的诚实信用义务。于是判定公司无需支付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不管夸大程度有多少,还得看面试官能不能看出来。这就产生另外一个疑问:这些简历上的夸张成分,作为见过“大风大浪”的HR,真的能一眼识破吗?“光从简历上来说,刚入行的的求职者更好判断简历的真假。一是写得不走心,二是自己也把握不了度。比如那些刚毕业就是全能型人才,文案、设计、数据、技术什么都会,做过各类高大上的项目,但又来投些基础岗位的,我就会多斟酌一下。”阿瑞在一家中小企业任职,表示这类型的简历他接到过不少。还有的简历,前后时间矛盾,比如刚毕业2年,但为了显得稳定,把每家公司都"延长"了在职时间,最后工作时长加起来都有3、4年的情况。
“但这种已经算‘实诚‘了,现在更多情况是简历写的很夸张,薪资也要得很高,这就需要从其他方面去判断。”
在求职者搜索背调公司是否靠谱的时候,企业也会利用搜索引擎来寻找想要的信息。比如,除了最基本的学信网查学历、针对专业资格证书去查询证书编号等,对于应聘者工作经验里写的企业,作为HR也会去搜索公司是否存在、有没有工商注册信息、企业规模到底是怎样的。“有些应聘者为了表现自己有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原本的公司本来是个几十人的小公司,硬是写成了千人企业。”
小贺表示这在学历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有些大学名称看着比较高大上,或是一些国外的学校,可能和知名院校只差一两个字,但是网上一查,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所以,现在这些都成了HR经常会去搜索的信息。“如果简历没看出问题,网上也没查到披露,那即使有夸大,我认为就还算是比较走心的,一般都会邀约进行面试。但面试后还有背调,越高级别的候选人会面临越严格的背调,很多人都是在这里出了问题。”Ada表示,“针对更高级别的候选人进行背调时,我们不会只简单问一下大概情况,而是会针对简历和面试上的点去递进式提问,有时还会寻求第三方平台协助。”针对面试者提到自己业务能力强劲的问题,她会在背调前公司同事或领导时,装作随意地问:“对了,你们同级的有几个人啊?、他又有几个下属呢?、他在公司评级考核的时候,能力排名怎么样?“Ada表示,她还会进一步追问,类似于“您有没有给他涨过薪水?、您是否给他打过超出期待的绩效?“之类的问题。或是用一些旁敲侧击的方式来套话,像:“他离职后,您有挽留过他吗?“、“如果还有合作机会,您会愿意重新录用他吗?”就是她常用的句式。“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我们就能大致判断候选人在上家公司的基本情况。”Ada说道。所以综合来看,大直感觉简历撰写还是蛮难的,如何合理且适当地进行修饰很考验个人的功底。写上去的每一段经历描述以及细节,都最好能设想到可能的提问以及应对方式,而在一些硬件条件上则不要有造假的想法。可以找不同的人一起来看看,在讨论之中修改完善简历。还可以关注一下BOSS直聘的公众号,经常就有这样的干货推送。
能多一些参考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