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林业碳汇贷款创新模式落地 绿色金融助力“双碳”战略 ——解析“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CCER开发挂钩”贷款实操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01 19:50:58浏览次数:


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与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林业碳汇资产正成为绿色金融创新的焦点。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推出“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CCER开发挂钩”贷款模式,通过盘活“沉睡”的森林资源,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这一模式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金融工具。



一、政策驱动:顶层设计激活碳汇金融属性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明确提出,探索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将林业碳汇纳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允许金融机构开发挂钩CCER的金融产品。截至2024年6月,全国已有14省出台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实施细则,福建、江西、云南等地率先形成可复制经验。



二、服务银行:五大行领跑碳汇金融赛道

目前开展此项业务的银行主要包括:

1. 国家开发银行

  • 特色产品:“绿水青山贷”碳汇综合融资方案

  • 服务对象:国有林场、大型林业集团

  • 典型案例:向福建三明林权集团发放2亿元贷款,质押10万亩杉木林未来6年碳汇收益

2. 中国农业银行

  • 特色产品:“森碳宝”林业碳汇质押贷款

  • 创新点:引入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碳汇量

  • 覆盖区域:云南、广西等西南林区,单项目最高贷款8000万元

3. 兴业银行

  • 特色产品:“碳林通”CCER组合开发贷款

  • 模式特点:贷款额度=碳汇评估值×70% + CCER预期收益×50%

  • 利率优惠:较LPR下浮20-50个基点

4. 中国银行

  • 特色产品:“碳惠贷”林业资产证券化产品

  • 服务创新:联合上海环交所提供碳汇资产估值与流转服务

5. 建设银行

  • 特色产品:“森林碳库贷”

  • 技术支撑:应用区块链实现碳汇数据不可篡改存证



三、办理全流程:六步实现资产变现

步骤1:项目初审与银行对接

  • 企业提交林地基本信息(位置、面积、树种等)

  • 银行初步判断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见图表1)

步骤2:碳汇专业评估

  • 委托第三方机构(如中国林科院、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开展:

    • 碳储量测算:采用《林业碳汇项目监测指南》方法学

    • 预期收益评估:结合CCER历史成交价(60-80元/吨)及林地生长模型

  • 形成《林业碳汇项目评估报告》

步骤3:贷款方案设计

  • 质押率设定:成熟林不超过评估值60%,中幼林不超过40%

  • 贷款期限:5-15年(与林木生长周期匹配)

  • 利率定价:基准利率±浮动(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调整)

步骤4:权属登记与质押备案

  • 在林权交易中心办理碳汇收益权质押登记

  • 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备案

步骤5:CCER开发挂钩条款设置

  • 约定贷款优惠利率与CCER签发量挂钩(如签发量达预期90%以上,利率下浮0.5%)

  • 设立专户托管未来CCER交易收入

步骤6:贷后动态管理

  • 每季度卫星遥感监测林木生长状况

  • 年度第三方碳汇量核查

  • 建立碳汇价格波动风险准备金机制



四、准入条件与材料清单

(一)核心准入条件

类别具体要求
主体资质企业成立满3年;信用评级BBB以上;无重大环保违规记录
林地权属持有《林权证》或《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剩余经营期≥贷款期限2倍
碳汇项目符合CCER方法学要求;已备案或纳入地方碳汇项目储备库
保险覆盖投保森林灾害保险(保额≥贷款本息120%)
还款保障企业资产负债率≤70%;经营活动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1.2倍

(二)必备申请材料

  1. 基础证照类

    • 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

    •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及征信报告

  2. 权属证明类

    • 林权证/林地承包合同

    • 林业部门出具的林种、树龄证明

  3. 项目文件类

    • 林业碳汇项目设计文件(PDD)

    • 第三方碳汇量评估报告

    • CCER开发计划及备案回执

  4. 财务资料类

    • 近三年审计报告及最新财报

    • 专项还款现金流测算表

  5. 增信材料类

    • 森林保险保单

    • 担保机构承诺函(如需)



五、风险防控:三维度保障资产安全

  1. 价值波动对冲

    • 引入碳期货套期保值工具,锁定最低收益

    • 设置质押率动态调整机制(碳价下跌10%触发补充质押)

  2. 生态风险防范

    • 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火灾、病虫害

    • 要求按贷款额度10%计提生态修复保证金

  3. 市场风险应对

    • 与碳交易所合作开发回购协议,确保资产流动性

    • 建立银行间碳汇资产流转平台



六、千亿级碳汇金融市场启航

据测算,全国可开发林业碳汇资源约300亿吨,对应金融需求超1.5万亿元。随着CCER交易量攀升,碳汇质押贷款将成为绿色金融新蓝海。

建议企业:

  1. 加快林权确权登记,完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2. 与银行、认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前置融资规划;

  3. 探索“碳汇+生态旅游”“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复合开发模式。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林业碳汇金融正从试点探索走向规模化发展,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架起金融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