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与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林业碳汇资产正成为绿色金融创新的焦点。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推出“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CCER开发挂钩”贷款模式,通过盘活“沉睡”的森林资源,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这一模式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金融工具。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明确提出,探索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将林业碳汇纳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允许金融机构开发挂钩CCER的金融产品。截至2024年6月,全国已有14省出台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实施细则,福建、江西、云南等地率先形成可复制经验。
目前开展此项业务的银行主要包括:
特色产品:“绿水青山贷”碳汇综合融资方案
服务对象:国有林场、大型林业集团
典型案例:向福建三明林权集团发放2亿元贷款,质押10万亩杉木林未来6年碳汇收益
特色产品:“森碳宝”林业碳汇质押贷款
创新点:引入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碳汇量
覆盖区域:云南、广西等西南林区,单项目最高贷款8000万元
特色产品:“碳林通”CCER组合开发贷款
模式特点:贷款额度=碳汇评估值×70% + CCER预期收益×50%
利率优惠:较LPR下浮20-50个基点
特色产品:“碳惠贷”林业资产证券化产品
服务创新:联合上海环交所提供碳汇资产估值与流转服务
特色产品:“森林碳库贷”
技术支撑:应用区块链实现碳汇数据不可篡改存证
企业提交林地基本信息(位置、面积、树种等)
银行初步判断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见图表1)
委托第三方机构(如中国林科院、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开展:
碳储量测算:采用《林业碳汇项目监测指南》方法学
预期收益评估:结合CCER历史成交价(60-80元/吨)及林地生长模型
形成《林业碳汇项目评估报告》
质押率设定:成熟林不超过评估值60%,中幼林不超过40%
贷款期限:5-15年(与林木生长周期匹配)
利率定价:基准利率±浮动(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调整)
在林权交易中心办理碳汇收益权质押登记
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备案
约定贷款优惠利率与CCER签发量挂钩(如签发量达预期90%以上,利率下浮0.5%)
设立专户托管未来CCER交易收入
每季度卫星遥感监测林木生长状况
年度第三方碳汇量核查
建立碳汇价格波动风险准备金机制
类别 | 具体要求 |
---|---|
主体资质 | 企业成立满3年;信用评级BBB以上;无重大环保违规记录 |
林地权属 | 持有《林权证》或《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剩余经营期≥贷款期限2倍 |
碳汇项目 | 符合CCER方法学要求;已备案或纳入地方碳汇项目储备库 |
保险覆盖 | 投保森林灾害保险(保额≥贷款本息120%) |
还款保障 | 企业资产负债率≤70%;经营活动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1.2倍 |
基础证照类
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及征信报告
权属证明类
林权证/林地承包合同
林业部门出具的林种、树龄证明
项目文件类
林业碳汇项目设计文件(PDD)
第三方碳汇量评估报告
CCER开发计划及备案回执
财务资料类
近三年审计报告及最新财报
专项还款现金流测算表
增信材料类
森林保险保单
担保机构承诺函(如需)
价值波动对冲
引入碳期货套期保值工具,锁定最低收益
设置质押率动态调整机制(碳价下跌10%触发补充质押)
生态风险防范
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火灾、病虫害
要求按贷款额度10%计提生态修复保证金
市场风险应对
与碳交易所合作开发回购协议,确保资产流动性
建立银行间碳汇资产流转平台
据测算,全国可开发林业碳汇资源约300亿吨,对应金融需求超1.5万亿元。随着CCER交易量攀升,碳汇质押贷款将成为绿色金融新蓝海。
建议企业:
加快林权确权登记,完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与银行、认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前置融资规划;
探索“碳汇+生态旅游”“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复合开发模式。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林业碳汇金融正从试点探索走向规模化发展,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架起金融桥梁。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