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林业碳票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产品,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实现林业碳汇价值的重要载体。林业碳票,本质上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凭证,它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生态功能进行量化,并以票证形式呈现,具有生态、社会与金融等多重价值。这一凭证被赋予了交易、抵(质)押、融资、抵消碳排放等诸多权能,为推动林业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开辟了新路径。
交易功能:激活碳汇市场
林业碳票的交易功能是其价值实现的直接体现。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林业碳票将森林生态服务的外部性进行了内部化,使得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能够直接从森林的固碳功能中获得经济收益。例如,在安徽省林业碳票首发活动中,祁门县西武岭国有林场场长季东明拿到林业碳票后,便以每吨 90 元的价格,把 176 吨碳减排收益权卖给了黄山市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这种交易不仅让林场获得了经济回报,也为景区提供了一种中和碳排放的途径。
从市场层面来看,林业碳票交易促进了碳汇资源的合理配置。它为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提供了购买林业碳汇的渠道,鼓励他们通过购买碳票履行社会责任。各地积极探索林业碳票交易,如滁州市、宣城市等地在碳票交易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为林业碳汇交易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林业碳票有望成为连接林业生态资源与碳市场的重要桥梁,推动林业碳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抵(质)押与融资:释放森林资产价值
林业碳票的抵(质)押和融资功能,为林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以往,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慢,林农和林业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诸多困难。而林业碳票将无形的碳汇资源转化为可质押的有价证券,赋予了森林资产金融属性。
以安徽省为例,皇甫山林场凭借持有的林业碳票,项目面积 27579 亩,监测期碳减排量 232476 吨,与徽商银行滁州分行签约后,成功获得人民币 2100 万元授信金额。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林业碳票在融资方面的潜力。银行基于对林业碳票所代表的碳汇价值的认可,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开展森林培育、保护与经营活动,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抵消碳排放:助力企业与活动碳中和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和各类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碳排放压力。林业碳票的抵消碳排放功能,为企业和活动组织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碳中和手段。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林业碳票,抵消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从而实现自身的碳中和目标。
在内蒙古,多家企业认购林草数字碳票,用于抵消其办公、会议等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开辟了实现碳中和的 “内蒙古路径”。包头林草数字碳票作为地方碳汇产品,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碳中和的选择,也让普通公众能够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此外,在一些大型活动中,如 “十四冬”,林草数字碳票被应用于活动的碳中和,标志着林业碳票在助力大型活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碳票的交易、抵(质)押、融资以及抵消碳排放等功能,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多元化途径。通过这些功能,林业碳票不仅能够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加林农收入,还能助力企业和社会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林业碳票有望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