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票和碳汇它们虽都与碳减排紧密相连,但在本质、功能及运行机制上存在诸多不同。
碳汇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自然生态概念。它主要是指借助大自然的陆地和海洋碳循环系统,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并储存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缓解温室效应的能力 。常见的碳汇类型有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等。例如森林碳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森林因此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起着关键作用。碳汇机制改善了地球生态环境,为全球企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了新方向。
碳票则是一个相对新颖的市场金融概念。“碳票” 是碳减排量收益权凭证,可看作碳资产交易的 “身份证” 。以林业碳票为例,一片林子每年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释放多少吨氧气,经第三方机构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和相关部门审定,最终制发具有收益权的凭证。该凭证被赋予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碳票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形态,即生态价值,将空气中的碳减排量转化为一种可交易、可质押的有价证券,使得生态资源具有了市场价值和金融属性。
从两者的核证机制来看,碳汇项目开发和碳汇量评估需要根据特定方法学来进行,如森林碳汇要遵循相关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对森林的面积、树种、生长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以确定其真实的碳汇能力 。而碳票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在推出碳票时,其计量方法、审定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福建三明和贵州在碳票的开发范围、计量方法上就各有特点。福建三明的碳票开发范围较广,只要是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都可申请;而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发行过程中,其审定流程结合了当地的林业管理体系 。
在交易机制方面,碳汇在国际碳市场中,有着较为成熟的交易体系,如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产生的碳汇量可抵消发达国家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国内,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碳汇交易市场,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碳票目前与现有碳市场处于脱钩状态,主要在地方层面进行交易,无法在全国碳市场和国际碳市场进行交易。比如包头数字碳票目前主要在当地及周边区域的企业和个人间交易,用于各类零碳会议、零碳活动和生态司法、林草碳汇失损补偿等 。
碳票和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碳汇侧重于从自然生态角度,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来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而碳票则是通过市场机制,将碳减排量进行资产化,激励更多主体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经济动力。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票和碳汇的发展及相互协作,有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碳汇计量评估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这些绿色职业:年薪15万+,你了解吗?
>>>普通人怎么利用碳中和赚钱?
>>>企业及个人怎样参与碳市场?一文读懂
>>>碳资产开发有哪些类型及合作模式,开发流程有哪些?
>>>林业碳汇项目:步骤详解
>>>碳汇行业竞争激烈,这4种方式你了解吗?
>>>林业碳汇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有哪些?
>>>碳汇林项目申报全攻略
>>>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主体与模式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模式有哪些类型?
>>>林业碳汇项目的收益计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