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 日,内蒙古自治区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样地调查现场正式启动。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内蒙古将全面开启对全区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碳汇数据的科学测量、计算和模型构建工作,旨在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能力,为精准掌握区域碳汇家底、推进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内蒙古地域广袤,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森林面积达 3.57 亿亩、草原面积 8.15 亿亩,且气候、植被和土壤条件差异显著。这一独特的自然禀赋使得碳汇计量监测工作面临复杂挑战,也凸显了建立科学监测体系的必要性。此次调查工作区别于传统模式,在常规的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调查基础上,特别将土壤碳层纳入调查范围。这一拓展旨在更全面、深入地捕捉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各个环节,确保碳汇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碳汇评估、交易及政策制定提供更扎实的科学依据。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 CCER 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储备呈现加速推进态势。储备项目数量从 2024 年的 18 个大幅增至 25 个,增幅达 38.9%。其中,完成公示的项目数达 6 个,公示项目数量和开发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二位,展现出内蒙古在造林碳汇项目开发领域的强劲实力和领先地位。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当地对碳汇项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也为全国碳汇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此次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的启动及上半年碳汇工作的显著进展,不仅对提升全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国碳汇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内蒙古经验”。未来,随着各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内蒙古有望在生态碳汇领域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