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中国碳市场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自今年6月挂牌交易和大宗交易量价齐升后,8月15日挂牌交易成交价更是突破了长期40-60元/吨的波动区间,创下2021年开市以来的新高。
行业分析师认为,这一轮上涨是在季节性因素、政策因素等强力支持下的市场回应,虽然碳价或继续保持高位,但下行风险仍然存在。与欧盟碳市场相比,中国碳市场交易量和碳价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然而,季节性因素是价格上涨的一个驱动力。重点排放单位需要在6月30日前提交其2022年排放的核查报告,因此自6月开始企业已经对其本履约期的排放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企业在第一个履约期中对碳市场履约流程不熟悉,而本履约期企业在基础操作熟悉的前提下为交易和履约早做准备。碳市场是将生态环境要素商品化,通过法律保证其稀缺性并建立市场交易价格信号。碳价主要受到碳配额供需关系的影响,而政策因素和CCER重启等也会影响碳价走势。
全国碳市场成交量中大宗交易占比较大,成交价格波动较大,对市场均价影响较大。作为解决温室气体问题的政策工具,碳市场受到市场性质由政府控制的影响,碳价格易受较多因素影响。例如,疫情、战争、政策等冲击会通过改变经济活动总量和生产方式、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等机制对碳价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