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减煤”被视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举措。“然而‘减煤’速度过快、力度过大,煤炭对能源体系安全运转的托底保供作用将会被削弱,短期内会引发能源安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指出,预计我国煤炭消费量将在“十四五”期间达峰,2035年前仍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基于近期世界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国际能源市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现阶段既要控煤减碳,又要发挥好煤炭兜底保障能源“压舱石”作用,必须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项工作。
在近几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问题建言献策。作为煤炭研究领域专家,姜耀东在2016年、2019年和2021年两会也都提交了相关提案,相关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这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持续推进完善。”
姜耀东认为,下一步国家需要从战略、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统筹和科学布局。
首先,加大相关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据姜耀东了解,原来国家曾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2030重大项目计划,后来该重大专项取消,他建议应将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列入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把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清洁转化、CCS(碳捕获与封存)和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生产过程形成一个闭环。另外,姜耀东认为,煤制油技术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另一个兜底保障,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煤炭绿色低碳转型。
其次,建立国家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协调机制。在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协调解决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比如落实好国务院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用煤企业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有效控制碳排放,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
第四,建立煤矿弹性产能与生产机制,健全煤矿产能储备体系。加快建设大型现代化、智能化矿井和大型露天煤矿;支持资源条件好、安全有保障、环境友好型的煤矿建立煤矿产能储备,开展弹性产能试点;改造和提升煤炭储配基地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煤炭统计和能源统计方法,提高煤炭储配基地应急保障能力。(来源:人民政协报 文/记者 王硕 高志民)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