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全球气候治理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CBAM”)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距今已运行近一个月。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都在关注着这一举措将会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怎样的影响。那么,欧盟此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限制碳倾销,还是为了防止产业外流?
为了达到更高的减排目标,欧盟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计划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55%,并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然而,与此同时,欧盟也面临着保护本国产业,防止产业外流的挑战。
欧洲制造业正面临空心化挑战,从1998年到2021年,欧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从24.3%缩减至15.5%。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欧洲企业正在“集体逃离”欧洲,前往中国、北美和印度等地。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和瑞士化学品公司英力士为例,他们决定全面推进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体化基地项目,并与中石化签署了一系列合资合作协议,总价值约70亿美元。
征收碳关税不仅能有效保护本国产业,还能加速产业升级。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碳成本,可以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碳关税也可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对那些高碳排放、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惩罚,进一步推动欧盟的绿色发展。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