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舞台上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正逐渐成为评价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作为动力电池的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目前仍缺乏针对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的专门标准与可靠数据库。然而,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方向,即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随着《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的发布,我国正朝着建立科学、系统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迈进。根据《意见》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初步建成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并基本建立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到2030年,这一体系将全面建立,为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在这一进程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欧盟的新电池法对我国电池企业构成了不小的挑战。由于该法中的电池回收环节核算与我国实际技术路线不符,且缺乏国际认可的中国本土数据库支撑,我国电池企业在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时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将动力电池产品纳入2025年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名录中,以凸显其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其次,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为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基础。同时,对节能减排贡献大的产品和企业给予奖励,以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规范回收环节的核算方法,科学对比再生材料和原生材料的碳减排效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实现国际互认,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