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为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正逐步推进“双碳”目标,对建筑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十四五规划中,针对建筑领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旨在通过统计监测能力的提升,完善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能源消费统计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住建部发布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标志着建筑碳排放计算正式成为建筑设计文件中的强制性要求。该规范要求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强度在原有基础上平均降低40%,意味着公共建筑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必然选择。
为了应对这一新趋势,公共建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碳足迹。从节能设计出发,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选择高效建筑材料,如绝缘材料、低辐射玻璃等,减少能量损失;安装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以及节能的电器和照明设备,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使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计时器控制照明和温度,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重视水资源管理,安装节水装置,收集和再利用雨水和废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施绿色屋顶和外墙,种植植物提高隔热效果,减少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波动;鼓励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提供自行车停车设施和共享自行车服务,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实施有效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计划,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产生的碳排放;对建筑使用者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和参与度。
此外,为了提升企业及相关从业者碳排放管理能力,可参加碳云管理中心推出的碳管理专项技能提升项目,掌握碳市场的行业趋势、核算、监测、核查、交易以及政策法规等理论知识,提升企业碳减排技能。同时,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识别改进的机会,不断优化建筑性能。追求国际或国内的绿色建筑认证,如LEED、BREEAM或绿色星级,帮助建筑实现环境可持续性。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公共建筑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一份力量,还能够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这不仅是建筑行业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信息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我国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中国碳峰碳中和如何做到?
>>>钢铁、石化等7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该如何应对?
>>>全国碳价持续创新高!碳配额成交量激增,如何获取碳配额?
了解更多碳市场资讯,请扫描下列二维码,关注“碳云管理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