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江西省开始全面执行《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这一规程的推出,标志着江西省在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技术上的空白得到了填补,为全省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摸清了底细。这一重大举措将极大地推动江西省实现“双碳”目标的步伐,充分发挥湿地在固碳方面的巨大作用。
湿地,被誉为自然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拥有巨大的碳储存潜力。通过准确估算湿地的碳汇量,揭示其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我们可以对气候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然而,在规程实施之前,江西省在湿地碳汇方面的科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可落地的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同时,公众对湿地碳汇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低,湿地碳汇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导致湿地碳汇资源尚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许多湿地资源仍处于沉睡状态。
为了推动湿地碳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江西省林科院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制定了这一规程。该规程立足省情,详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计量、监测和管理方法,为湿地碳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一规程的实施将助力湿地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的尽快形成,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随着湿地碳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我们有望看到江西省湿地生态系统在固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政策解读 | 林业碳汇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有哪些?
如何开发碳资产、有哪些类型及合作模式?
哪些项目可以开发转化为碳资产?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碳资产管理?
企业碳排放管理主要有哪些内容?
更多碳市场最新最热资讯,请扫描下列二维码,关注“碳云管理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