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如今却在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起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让高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寸步难行,甚至无法跨越国境。
以欧盟为例,其新电池法为动力电池设立了严格的碳足迹管理要求,那些未能达到这一标准的电动汽车或动力电池,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法国的电动车补贴政策更是微妙,虽然看似公平,但其中给出的中国碳排放因子缺省值数据却几乎全为最高档,这无疑将中国生产的汽车排除在补贴之外,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而其他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也普遍存在对中国数据高估的情况,这使得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上被贴上了“高碳”的标签。然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我国汽车产品的碳足迹水平是存在差异的,部分车型的单位里程碳排放确实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中国制造的汽车都是“高碳”产品。
为了更准确地衡量汽车产品的碳足迹,我们需要关注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包括生产、使用和报废等各个环节。据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的数据显示,不同车型之间的单位里程碳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既反映了不同车型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也揭示了我国汽车行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为了推动汽车行业的低碳转型,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汽车全产业链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CPP)。这个平台不仅覆盖了整车、零部件、车用材料三类产品的碳足迹信息,还提供了多项功能,支持多主体应用。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产品的碳足迹水平,进而制定更为精准的低碳发展策略。
面对碳足迹带来的贸易壁垒,国内汽车企业应积极构建车型碳足迹研究体系,重视低碳车型的开发和推广。同时,也应持续探索汽车产品碳减排的路径和出海应对方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
虽然我国汽车产品在碳足迹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建立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等措施,正积极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低碳转型。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我国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中国碳峰碳中和如何做到?
>>>钢铁、石化等7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该如何应对?
>>>全国碳价持续创新高!碳配额成交量激增,如何获取碳配额?
>>>欧盟CBAM政策实施在即,出口企业需提前准备碳足迹报告
更多碳市场最新最热资讯,请扫描下列二维码,关注“碳云管理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