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碳质押的发展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4-11-06 11:10:03浏览次数:
目前中国碳质押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 政策支持不断加强:
- 国家层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为金融机构开展碳质押业务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
- 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如广东省于 2024 年 4 月出台《碳配额抵质押融资实施指南》,明确了碳配额抵质押贷款的操作流程和各参与方的角色,为其他地区起到了示范作用。上海、江苏等地也陆续出台了针对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的操作指引文件,在价值评估、贷款期限、定价方式、质押登记、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 自 2021 年 7 月全国碳市场交易正式启动后,碳质押业务加速发展。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天津、江苏、江西、山东、浙江等 22 个省市的金融机构已完成 166 笔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贷款登记工作,贷款总额达 22 亿元人民币。
- 后续不断有新的碳质押项目落地,涉及的行业和企业类型不断增多,包括电力、化工、钢铁等重点碳排放行业的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微企业。
- 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 在质押物类型方面,除了碳排放权配额质押外,以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未来预期碳减排量为质押物的业务也不断出现。例如,2022 年 3 月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落地北京市首笔 CCER 质押贷款业务;2023 年 12 月,廉江农商银行落地广东省首笔林果树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 在业务合作模式方面,金融机构不断探索与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所、担保公司等多方合作,以降低业务风险,提高业务效率。例如,中信证券、兴业银行与福建省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达成基于碳资产质押贷款的碳金融合作,创设推出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风险缓释工具。
- 金融机构参与度提高:
- 越来越多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将碳质押业务作为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方向,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碳质押业务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同时一些中小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
- 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碳质押业务的研究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碳资产价值评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 仍面临一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