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流动频繁,跳槽成为从业者提升薪资的重要途径。碳市场岗位的跳槽涨薪幅度受岗位层级、企业类型、行业经验等因素影响,差异较大,总体在 20% - 80% 之间,具体可从不同维度展开分析。
从岗位层级来看,初级岗位跳槽涨薪幅度相对温和。应届生或工作 1 - 3 年的初级岗位(如碳核算助理、碳数据专员),跳槽时涨薪幅度多在 20% - 40%。这类岗位技术门槛较低,从业者主要掌握基础的碳核算、数据统计技能,市场供给相对充足,企业招聘时更注重性价比。例如,一名在一线城市工作 2 年的碳核算助理,原月薪 8000 元,跳槽至同类企业后,月薪可能达到 10000 - 11000 元,涨薪幅度约 25% - 37%。不过,若初级岗从业者掌握稀缺技能(如国际碳核算标准 ISO 14064),或跳槽至急需人才的新兴碳科技公司,涨薪幅度可能突破 50%,例如熟悉 VCS(核证碳标准)项目核算的初级专员,跳槽后月薪从 8000 元升至 13000 元,涨薪幅度达 62.5%。
中级岗位跳槽涨薪空间显著扩大,幅度多在 30% - 60%。工作 3 - 5 年的中级岗位(如碳管理工程师、碳项目经理),已具备独立开展碳盘查、减排方案设计、CCER 项目开发等能力,是企业争夺的核心人才。例如,一名在大型制造企业任职的碳管理工程师,原年薪 20 万元,跳槽至头部碳咨询公司后,年薪可达 28 - 32 万元,涨薪幅度 40% - 60%。若从业者有成功案例(如主导过百万吨级碳减排项目),涨薪幅度可能更高,部分企业为吸引人才,甚至开出 80% 的涨薪,例如某碳项目经理因成功开发 3 个 CCER 项目,跳槽后年薪从 25 万元跃升至 45 万元,涨薪幅度 80%。
高级岗位(如碳管理总监、碳交易负责人)跳槽涨薪幅度呈现两极分化,多在 20% - 50%。这类岗位从业者已具备战略规划、团队管理、跨部门协调等核心能力,薪资基数较高(年薪 50 万元以上),涨薪幅度受企业需求迫切程度影响:若企业急需搭建碳管理体系或拓展碳交易业务,可能开出 50% 的涨薪,例如某跨国企业为引入碳管理总监,将其年薪从 60 万元提升至 90 万元;若从业者跳槽至规模较小的企业,涨薪幅度可能降至 20% - 30%,但往往伴随更大的职权(如兼管 ESG 部门)。
从企业类型来看,不同性质企业的跳槽涨薪逻辑差异明显。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涨薪显著:外资碳咨询公司(如 SGS、必维)的从业者跳槽至民营碳科技公司,涨薪幅度多在 40% - 70%,因民营企业急需国际化人才提升项目合规性,例如熟悉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外资企业经理,跳槽至出口型民企后,年薪从 35 万元升至 60 万元,涨薪幅度 71.4%。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跳槽涨薪相对平稳,幅度多在 30% - 50%:国企从业者跳槽至民企,薪资提升的同时需承担更大的业绩压力;民企从业者进入国企,涨薪幅度可能降至 20% - 30%,但稳定性和福利待遇更优。
同一企业类型内的跳槽涨薪幅度较低,多在 20% - 40%。例如,从一家民营碳咨询公司跳槽至另一家同类公司,若工作内容和职责未发生质的变化,涨薪幅度通常不超过 40%,企业更倾向通过 “职位晋升”(如从经理升至高级经理)吸引人才,而非单纯提高薪资。但如果是跨业务线跳槽(如从碳核算业务转至碳交易业务),因技能稀缺性提升,涨薪幅度可能达 50% 以上。
从跳槽次数来看,首次跳槽涨薪幅度最明显,后续逐步收窄。首次跳槽的初级岗位从业者,涨薪幅度多在 30% - 50%,因从 “新手期” 进入 “成长期”,能力提升带来的薪资溢价显著;第二次跳槽(从中级到中高级岗位),涨薪幅度约 40% - 60%,此时从业者积累了核心技能和项目经验,市场竞争力达到峰值;第三次及以上跳槽,涨薪幅度逐渐稳定在 20% - 40%,薪资增长更多依赖职位晋升而非单纯跳槽。
此外,行业周期对涨薪幅度影响较大。在碳市场政策密集出台期(如全国碳市场扩容、碳配额分配方案更新),企业对碳管理人才需求激增,跳槽涨薪幅度普遍提高 10% - 20%;若市场进入调整期,人才需求放缓,涨薪幅度可能回落至平均水平以下。
总体而言,碳市场岗位跳槽涨薪幅度受岗位层级、企业类型、跳槽次数及行业周期影响,初级岗位 20% - 40%、中级岗位 30% - 60%、高级岗位 20% - 50% 是普遍区间。若想了解具体岗位的跳槽策略、薪资谈判技巧或行业人才需求动态,可拨打咨询电话:010-59490973,或联系林老师(电话:13691340873,微信同号)获取专业指导。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