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双碳” 目标的推进正如火如荼,工程产业上下游的很多从业人士都将目光投向了建筑节能减排领域。为啥大家纷纷选择转型到这里呢?下面就来给大家好好唠唠。
先来说说政策导向的因素。在近几年,国家对建筑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建筑能耗标准和碳排放限额,要求新建建筑必须满足更高的节能要求,既有建筑也要逐步进行节能改造。不仅如此,还配套了大量的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比如说,对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商给予资金补贴,对开展建筑节能改造的企业减免税收。工程产业的从业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政策信号,意识到投身建筑节能减排领域,不仅能顺应国家政策,还能享受政策红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再看看市场需求这一块。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业主们都更倾向于选择节能、环保、舒适的建筑产品。从商业地产角度来看,绿色建筑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形象,吸引更多的租户和客户。对于住宅市场,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为节能住宅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就导致建筑节能减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机无限。工程产业上下游的从业者们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转型,希望在这片新的市场蓝海中分得一杯羹。
从技术适配性来说,工程产业上下游的从业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在能源领域,他们对各类能源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了如指掌。在建筑工程方面,从建筑结构设计到施工工艺,都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这些技术能力完全可以无缝对接建筑节能减排领域。例如,在建筑节能改造中,他们可以利用能源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建筑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安装高效的节能设备,如智能照明系统、地源热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建筑设计环节,运用建筑工程知识,优化建筑的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热量的传递,降低建筑能耗。
产业协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工程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制造,再到工程施工和服务。转型到建筑节能减排领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资源,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比如,上游的建筑材料供应商可以开发和生产更多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如新型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中游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下游的建筑运营服务企业可以提供专业的能源管理服务,实时监测和优化建筑的能源消耗。通过产业协同,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社会责任感。在 2025 年,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工程产业的从业者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投身建筑节能减排领域,能够直接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减少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这对于从业者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 年绿色建筑标准将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施行
>>>湖北省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山西省: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
>>>安徽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印发,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