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2025 风暴:钢铁、水泥、铝冶炼碳配额按强度分配,高排放企业告急!

发布时间:2025-03-28 13:58:28浏览次数:

根据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实施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一、政策背景与实施路径全面解读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部于 3 月 26 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高耗能行业即将迎来碳约束新时代。该方案采用循序渐进的三阶段实施路径:


  1. 启动实施阶段(2024-2026年)

    • 2024年度作为过渡期,企业可按照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免费获取配额,这为行业提供了适应期。

    • 2025年起将实施重大变革,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的配额分配方法,企业配额将与实际产出挂钩,这意味着排放强度高的企业将面临配额缺口。

    • 2026年将进一步收紧配额分配,为后续阶段做好铺垫。


  2. 过渡完善阶段(2027-2030年)

    • 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预计从10%提升至30%。

    • 引入更多行业细分标准,配额分配将更加精准化。


  3. 深化完善阶段(2031年后)

    • 建立完全市场化的配额交易体系。

    • 可能与国际碳市场实现部分衔接。

这一渐进式设计既考虑了行业承受能力,又确保了减排目标的实现。以钢铁行业为例,按照当前规划,到2030年行业碳排放强度需较2020年下降至少18%。


二、2025年配额分配机制的技术细节

  1. 基准线法的科学设计
    基准线法将成为三大行业配额分配的核心方法,但各行业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所差异:

    • 钢铁行业:以吨钢碳排放强度为核心指标。根据最新行业数据,先进企业的吨钢排放可达1.5吨CO₂,而落后产能可能高达2.2吨。基准值将取行业前40%企业的平均水平,预计初始值设定在1.8吨左右。

    • 水泥行业:以熟料生产环节为重点,基准值约为820kgCO₂/吨熟料。考虑到各地原料差异,将设置区域调整系数,波动范围在±5%之间。

    • 铝冶炼行业:采用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折算方法,基准值为13,300kWh/吨铝。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给予5-8%的抵扣优惠。


  2. 动态调整机制
    为确保减排持续性,将建立三重动态调整:

    • 年度基准值递减机制,首年设定2%的下降幅度,后续根据技术进步情况调整。

    • 市场调节机制,当碳价连续3个月超过200元/吨时,将释放储备配额。

    • 奖惩机制,对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领先的企业给予额外2%的配额奖励。


  3. 地方试点经验的转化应用
    北京、广东等地的试点经验为全国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 北京市水泥行业试点显示,采用基准线法后,20%的企业出现配额缺口,但行业整体减排速度提升了25%。

    • 广东省的经验表明,配合财税激励措施,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可提高40%。


三、对企业运营的全面影响评估

  1. 成本结构重塑
    以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为例:

    指标先进企业行业平均落后产能
    预期配额缺口率0-5%8-12%15-20%
    新增成本占比0.5-1%1.2-1.8%3.5-4.2%
    碳交易潜在收益500-800万200-500万需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碳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对毛利率低于10%的企业冲击尤为明显。


  2. 技术革新加速
    新机制将催生三大重点投资方向:

  3. 钢铁行业:氢能炼钢项目回报周期有望从10年缩短至6-8年,电炉短流程占比将从当前的10%提升至20%以上。

  4. 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使用率将从15%提升至35%,智能化改造投资将增长300%。

  5. 铝冶炼行业:电解槽节能技术普及率将在三年内达到80%,每吨铝可降耗500kWh。


  6. 市场格局重构
    碳约束将加速行业洗牌:

  7. 头部企业通过碳资产优化可创造2-3%的额外收益。这将促使其加大在碳管理技术研发投入,巩固领先优势,引领行业绿色变革潮流。

  8. 中等企业将面临"不改造就淘汰"的生存压力。迫使它们积极寻求转型路径,引入节能减排新技术,在挑战中努力实现突围。

  9. 预计将有15-20%的落后产能在未来三年退出市场。这将为优势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推动行业资源整合,提升整体发展质量。


四、企业应对策略全景规划

  1. 碳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建议建立三级管理体系:

    某大型钢企的实践表明,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可降低履约成本28%,年节约支出超2000万元。

    • 战略层:设立碳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直接领导。

    • 执行层:组建专业碳资产管理部门,配置3-5名专职人员。

    • 操作层:在各生产单元设置碳排放管理员。


  2. 生产工艺深度优化
    各行业重点路径:

    • 钢铁:加快推进氢能冶金示范项目,布局电炉短流程,推广余热余能深度回收技术。

    • 水泥:提升替代燃料比例,优化生料配料方案,实施窑系统智能化改造。

    • 铝业:推广新型阴极电解槽技术,提高铝灰回收利用率,探索惰性阳极应用。


  3. 金融工具创新应用
    建议重点关注的碳金融工具:

    • 碳配额质押融资可获得利率下浮10-15%的优惠。这意味着企业能大幅降低融资成本,将更多资金投入绿色技术研发与设备更新,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

    • CCER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收益可达5-8元/吨。凭借这一可观收益,林业相关企业不仅能收获经济效益,还能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 碳远期合约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某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节省成本 1200 万元。这一举措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使其在复杂的碳市场中提前锁定成本,从容布局长期发展战略。


五、政策演进趋势与行业展望

  1. 2025-2026年关键变化

  2. 免费配额比例将从100%降至90%。这将倒逼企业提升节能减排意识,主动升级技术,削减自身碳排放总量。

  3. 基准值年均收紧幅度扩大至2.5%。意味着企业需不断提升能效,否则将面临更严苛的减排要求与成本压力。

  4. 引入储能抵扣机制,最高可抵扣5%的排放量。激励企业投资储能设施,借此灵活调配能源,助力实现降碳目标。


  5. 中长期发展方向

  6. 2030年前实现全行业有偿分配。这促使企业提前规划碳成本预算,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

    核算范围将扩大至间接排放(范围2)。企业需全面梳理上下游产业链碳排放,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整体碳管理水平。

  7. 与欧盟CBAM等国际机制逐步接轨。要求企业熟悉国际碳规则,提升自身碳竞争力,更好应对全球贸易绿色挑战。

  8. 行业专家预测,到2026年全国碳市场年交易额将突破500亿元,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的参与将带来150-200亿元的新增规模。提前布局的企业不仅能够规避政策风险,更可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


行业专家预测,到2026年全国碳市场年交易额将突破500亿元,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的参与将带来150-200亿元的新增规模。提前布局的企业不仅能够规避政策风险,更可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

碳云管理中心为助力企业顺利过渡,提供碳排放全面盘查、评估减排潜力、组建专业团队、碳排放权交易策略咨询等业务。另外,提供碳专业相关人才系统培养,例如碳交易员、碳资产管理师、碳汇计量评估师、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等岗位认证培训。可为企业定制内训,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专属课程。


专业咨询:010-59490973/13691349057(微信同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指出:"2025年配额机制变革是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转折点。那些及早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主动推进技术改造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建议企业立即着手:①开展碳排放全面盘查 ②评估减排潜力 ③组建专业团队,将碳约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