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正式重启,林业碳汇项目成为首批支持的四大领域之一。林场通过用材林造林开发CCER,可额外获得碳汇收益(当前碳价约80元/吨),叠加木材销售收入,利润空间显著提升。然而,项目合规性关键取决于土地资质,需严格满足以下要求:
历史无林要求:土地在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日)后必须为无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等),且造林前至少10年无树木覆盖。
生态保护禁区:禁止占用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区等敏感区域。
举证材料:需提供土地历史遥感影像(分辨率≤30米)、林业部门出具的“宜林地证明”。
权属证明:国有林场需持有《林权证》,集体林地需提供《土地承包合同》且剩余承包期≥20年(覆盖CCER计入期)。
无纠纷承诺:需地方政府出具土地权属无争议证明,避免后续开发纠纷。
土壤与气候:符合造林树种的生长要求(如杉木适宜pH值4.5-6.5、年降水量>800mm地区)。
树种选择:优先选用《CCER造林碳汇方法学》推荐的高碳汇树种(如桉树、杨树、杉木),禁止种植入侵物种。
投资障碍:需证明若无CCER收益,项目因成本过高无法实施(如提供银行贷款拒贷证明、财务测算表)。
政策障碍:若当地政府已强制要求造林,则项目不具备额外性,无法申请CCER。
计入期锁定:CCER项目计入期分20年固定或可更新两种模式,期间不得改变林地用途。
监测机制: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核查碳汇量,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
土地筛查:利用GIS系统筛选符合条件的地块,生成《土地合格性评估报告》。
PDD编制:按《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编写项目设计文件,明确基线情景、碳汇计量模型。
审批备案:提交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审批,公示期后获得项目备案号。
监测与核证:每年开展碳汇监测,经生态环境部指定机构核证后签发CCER。
问题:部分偏远地区缺乏2005年前的高清卫星影像。
对策:采用无人机航拍+历史气象数据交叉验证,或申请省级林业部门出具证明。
问题:树种生长模型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碳汇量高估。
对策:使用国家林草局发布的《主要树种生物量扩展因子表》,结合实地样方校准。
问题:计入期内土地政策调整导致项目中止。
对策:在土地承包合同中加入“CCER开发优先权”条款,约定政策变动补偿机制。
案例1:云南某国有林场开发2万亩杉木造林CCER项目,年均碳汇收益640万元(按8吨/亩·年×80元计算),木材销售收入同步增长30%。
案例2:广东集体林场通过“林地筛查系统”,快速锁定合规地块,6个月完成CCER备案,获银行碳汇质押贷款2000万元。
针对林场开发核证及交易,碳云管理中心推出:
监测核证:联合第三方核查机构提供低成本核查服务;
碳汇交易:对接全国碳交所及大型控排企业,保底价预售碳汇。
立即咨询,抢占千亿林业碳汇风口!
电话:010-59490973 / 13691349057(微信同号)
服务对象: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合作社、林业投资企业
CCER重启为林场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机遇,但土地合规是项目成功的基石。选择专业团队,规避风险,让每一亩林地都释放最大价值!
声明:文中数据源自《全国林业碳汇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项目收益测算为理论值,具体以实际为准。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