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一文读懂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核查、分配、履约、交易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4 15:11:29浏览次数: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国碳市场已成为我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政策工具。自 2021 年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其影响力日益凸显。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 2257 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51 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 40% 以上,已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想要深入了解全国碳市场,需从监测、报告、核查、分配、履约、交易这几个关键环节入手。


精准把脉:碳监测为市场筑牢根基

碳监测是掌握碳排放情况的 “侦察兵”,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等信息。其主要监测对象包括《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规定控制的 7 种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我国,生态环境部从排放源监测、环境浓度监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及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例如,在环境浓度监测上,自 2008 年起我国陆续建成 16 个国家背景监测站,部分站点能实时监测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等气体,且部分站点完成了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监测精度达到世界气象组织相关要求。而在排放源监测方面,选取火电、钢铁等行业重点开展试点,如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已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前期研究。


数据先行:企业碳排放报告至关重要

企业作为碳排放主体,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自身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并提交报告。不同行业有对应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企业要依据生产活动数据,如能源消耗、原材料使用等,计算出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些报告是后续核查、配额分配及履约的基础数据来源,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碳市场中的权益与责任,也关乎整个碳市场的有效运行。


严格把关: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碳核查是对企业碳排放报告的审核校验,由专业核查机构依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试行)》等技术规范开展工作。核查机构需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企业数据进行核查,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重庆市为例,2024 年按照发电行业和非发电行业分阶段开展核查,核查机构完成核查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复查。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企业数据存在问题,企业需进行整改,以保障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科学分配:配额决定企业 “碳权益”

碳配额分配是全国碳市场的核心环节之一。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分配配额,该方法与 “双碳” 目标推进节奏相契合。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2021、2022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发放量分别为 50.96 亿吨、51.04 亿吨。通过合理分配配额,激励企业节能减排,若企业排放低于配额,可将剩余配额在市场交易获利;若排放超出配额,则需购买额外配额以满足合规要求。


诚信履约:企业合规运营的必由之路

履约是企业在碳市场中的法定义务。每个履约周期结束时,企业需用相应配额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进行配额清缴抵销。截至 2023 年底,2021、2022 年度全国碳市场配额清缴完成率分别为 99.61%、99.88%,呈逐步提升态势。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 年 12 月 25 日,其 87 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提前 6 天圆满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 2023 年度配额履约清缴工作,履约清缴完成率达 100%。未按时足额履约的企业将面临严厉处罚,这促使企业重视碳排放管理,积极采取减排措施。


市场驱动:交易激活碳市场活力

碳市场交易赋予了碳排放配额商品属性,交易方式多样,包括协议转让、单向竞价等。随着市场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4.42 亿吨,累计成交额 249.19 亿元。企业可根据自身碳排放情况及市场价格走势,在碳市场进行配额买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部分企业还可通过参与碳金融业务,如配额质押融资等,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低碳转型。


全国碳市场的监测、报告、核查、分配、履约、交易各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迈进。若您在碳市场相关事务中需要专业咨询与帮助,可拨打咨询电话:010 - 59490973,或添加微信:13691349057(添加时备注相关业务需求) ,获取更专业的指导与服务,助力您在碳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