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碳配额的合规使用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应对监管要求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企业确保碳配额合规使用的关键措施:
一、明确碳配额管理的政策要求
企业需熟悉国家和地方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政策法规。例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限内足额完成碳排放配额的清缴。对于未按时足额清缴配额的企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依法责令整改,并处以高额罚款。
二、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制度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碳管理岗位或部门,配备专业人员,依据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报告指南,建立内部碳排放核算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核算数据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企业需对年度排放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并保存相关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至少5年。
三、加强碳市场交易合规管理
企业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碳排放配额时,应严格遵守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相关规则及交易所的细则。制定碳交易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交易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此外,企业需定期对交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合规意识,并建立碳交易风险预警机制。
四、合理规划配额使用与交易策略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排放情况,合理规划碳配额的使用与交易。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可以将盈余配额出售;如果排放量超过配额,则需购买额外配额以完成履约。企业还可通过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碳普惠减排量,以获取更多配额资源。
五、按时完成配额清缴
重点排放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清缴与其排放量等量的配额。例如,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需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3年度履约工作。企业每年还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但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六、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
企业应加强碳计量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提升碳计量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企业需培养双碳与财务跨领域人才,将碳预算与企业的财务战略相结合。此外,企业还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七、关注政策动态与行业变化
碳配额分配政策会根据国家减排目标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企业需密切关注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时调整自身的碳管理策略。例如,2025年起,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也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不仅能够确保碳配额的合规使用,还能在碳市场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