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之一,武汉经开区近年来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循环化转型,交出了一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亮眼答卷。通过政策技术引领、绿色体系建设、工业闭环管理和绿色产业发展,武汉经开区正逐步成为全国工业领域“无废模式”的标杆示范。
加大顶层设计引领,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出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助跑计划”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市场开拓、产业链协作等方面,推出10项举措、20条奖励条款,每年提供5亿资金支持,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多项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助力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如岚图汽车广泛采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大数据、边缘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生产周期缩短20%,生产成本下降15%,太古可口可乐的用电场景100%采用绿电,并建设冷却塔水循环、冷凝水回收、中水回用等回收体系,近四年累计节省用电180万度,泛洲中越合金引进了高端挤压技术,挤压环节能耗降低8%以上,预计每年减少1000吨碳排放。
推动绿色体系建设,
从“工业主战场”到“无废先行区”
坚持实施“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获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推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把清洁生产作为推动绿色制造的重要抓手,52家企业被纳入全市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计划,评估验收通过率100%。已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无废工厂”35家,初步形成区域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完善工业闭环管理,
畅通绿色产业协同链条
一是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如东风汽车投资710万建设污泥干化项目,每年减少工业泥渣处置量3400吨,名幸电子投资868万改造微蚀废液和含铜污泥处理工艺,危险废物产生量从4.09万吨降至1.37万吨。二是巩固一般工业固废堆场环境风险管控。在全区开展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堆场清查摸排,加强对固体废物堆场监管,加快固体废物消纳,减少年度贮存量。三是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动经开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处理一般工业固废800吨,有效补齐了工业污泥、废滤料、食品残渣、废零部件等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短板,解决了产废企业废物处置出路难题。2024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72%。四是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2024年开展危险废物检查工作870余人次,对168家涉危险废物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达标率100%,督导指导企业开展应急预案工作,推动小微企业收集试点,规范有害垃圾暂存点管理,有效降低了环境安全事故风险。
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促进制造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打造氢能千亿产业集群。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建设全国氢能产业示范核心区,已聚集东风公司、国家电投氢能、理工氢电、康明斯等近20家龙头企业,建成4座加氢站,推广应用近3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形成了“基础部件-燃料电池-整车-示范运营”的产业链和创新链。二是加速培育光伏特色产业链。已引进光伏相关企业百余家,以“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为核心,加强“补链固链强链”,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工厂、光伏社区项目建设,推广薄膜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的应用,开展光伏+5G、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项目试点。
从“制造高地”到“无废标杆”,武汉经开区以产业转型书写绿色答卷,用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让“无废”从先进理念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美丽武汉”建设贡献车谷智慧!
原标题:武汉经开区:以“绿色动能”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以“无废理念”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