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地方试点碳市场(如北京)与全国市场并存,交易策略如何差异化制定?

发布时间:2025-07-14 13:16:53浏览次数:

在我国碳市场发展进程中,地方试点碳市场(如北京)与全国碳市场长期并存,两者在覆盖范围、交易规则、价格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交易主体需根据两类市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交易策略,以实现碳资产的高效管理和收益最大化。

从市场定位与覆盖范围来看,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起点,未来将逐步纳入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覆盖范围广、影响面大,交易标的主要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配额(CEA)。地方试点碳市场(以北京为例)则覆盖行业更多元,包括电力、热力、水泥、石化等,部分试点还纳入了服务业和公共建筑,交易标的为地方配额(如北京的 BEA)。基于此,交易主体可采取 “全国市场为主,地方试点为辅” 的布局策略:对于全国市场覆盖的行业企业,需将主要精力放在全国配额的交易上,根据行业整体减排目标和自身配额供需情况,制定中长期交易计划;而涉及地方试点覆盖行业的企业,可兼顾地方配额交易,利用地方市场的灵活性调整短期碳资产配置。

价格机制差异是制定交易策略的核心考量。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受宏观经济形势、全国行业减排力度、能源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相对平稳,长期趋势与国家 “双碳” 目标推进节奏紧密相关。北京等地方试点市场因覆盖行业特色鲜明、区域经济结构不同,价格形成机制更具区域特征,例如北京市场因纳入较多高附加值企业和服务业,配额供需关系可能更紧张,价格相对较高且短期波动较大。交易主体可利用价格差异进行跨市场套利:当地方试点价格高于全国市场时,若符合跨市场抵消规则(如部分试点允许使用全国 CCER 抵消),可在全国市场购买低成本配额或 CCER,用于地方试点履约;反之,当地方价格较低时,可适度增持地方配额,待价格回升后出售获利。

政策规则差异要求交易策略的合规性适配。全国碳市场有统一的配额分配方法、履约规则和抵消机制,例如配额分配以基准线法为主,抵消比例不超过应清缴配额量的 5%。地方试点则有更具区域特色的政策,如北京试点对新增设施配额管理更严格,抵消机制中允许使用的 CCER 项目类型更广泛(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交易主体需精准掌握两类市场的政策细节:在履约管理上,全国市场企业需确保按时完成全国配额清缴,同时若涉及地方试点行业,需单独满足地方履约要求,避免因合规疏漏产生处罚;在抵消品使用上,根据地方试点对 CCER 的额外要求(如地域限制、项目类型限制),提前储备符合条件的抵消品,降低履约成本。

交易工具与流动性差异影响操作策略。全国碳市场目前以现货交易为主,远期等衍生品交易处于探索阶段,流动性逐步提升。北京等地方试点市场交易工具更丰富,部分试点已推出配额远期、质押融资等业务,流动性相对较高。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主体,全国市场适合进行稳健的配额持有与履约操作;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主体,可利用地方试点的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和收益增强,例如通过买入地方配额远期合约锁定未来成本,或参与质押融资盘活存量碳资产。

此外,区域经济政策联动需纳入策略考量。地方试点往往与区域绿色发展政策紧密结合,如北京试点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对跨区域减排项目有额外支持。交易主体可关注地方试点的政策红利,如参与区域内减排项目开发 CCER,既能获得地方市场认可,又能享受区域政策补贴,提升碳资产综合收益。

综上,在地方试点与全国碳市场并存的格局下,交易主体需立足两类市场的定位差异、价格特征、政策规则和工具特点,制定 “合规优先、价差套利、工具适配、政策联动” 的差异化策略,兼顾履约安全与资产增值。

若需深入了解具体交易策略的制定细节,可拨打咨询电话:010-59490973,或联系林老师(电话:13691340873,微信同号)获取专业指导。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