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 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青海省发挥绿电优势推动产业外向型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立足青海丰富的绿电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外向型发展与低碳转型双重目标,为全省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方案》明确 2030 年核心发展目标:全省有降碳刚性需求的出口外向型企业需基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企业绿电交易比例大幅提升,绿电消费认证与碳足迹认证实现全覆盖。通过这一系列转型举措,推动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最终形成 “绿电赋能产业外向发展” 的新高地,让外贸对青海经济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强化,助力全省在绿色发展与对外开放中实现双向突破。
在产业出口转型推进方面,《方案》紧密结合青海产业基础与绿电供应特点,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一方面,支持电解铝、钢铁、晶硅、锂电池、碳纤维等重点行业延伸产业链条,围绕新能源、盐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做优做强,进一步扩大相关产品出口规模,巩固青海在全国特色产业出口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瞄准绿色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绿硅、绿铝等低碳产业,同时积极探索绿氢、绿醇、绿氨等新兴绿色产品的产业化路径,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为保障目标落地,《方案》还强调政策协同发力。明确提出精准落实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绿色税制的调节引导作用,降低绿色产业发展成本,激励企业主动参与绿电消纳与低碳转型。通过 “政策 + 资源” 双轮驱动,推动 “绿电 + 重点行业” 深度融合,让绿电资源真正成为青海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既解决出口企业降碳刚需,又为其开拓国际市场提供绿色背书。
此次《方案》的印发,是青海践行 “双碳” 目标与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青海作为全国清洁能源大省,绿电资源(风电、光伏等)储量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将绿电优势与产业外向型发展相结合,不仅能推动省内产业结构向低碳化、高端化转型,还能帮助出口企业规避国际碳关税等贸易壁垒,为青海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也为全国范围内 “绿电赋能外向型经济” 提供可借鉴的地方实践经验。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