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赋能高质量发展:绿色贷款余额 1956 亿增长 12.2%,占比高全国 14 个百分点

发布时间:2025-09-19 19:22:48浏览次数: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通过金融改革创新支持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是金融系统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主动选择。近年来,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始终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在坚持巩固绿色信贷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引导各银行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为西藏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2025年6月末,西藏绿色贷款余额1956.19亿元,较年初增长12.2%;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达29.7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引导机制,进一步凝聚改革创新合力。在自治区层面出台《关于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研究落地《西藏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方案》,搭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形成内部联动、外部协作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横向建立西藏绿色金融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纵向推动各地市形成绿色金融“一地一品”。主动开展跨区域协作,成功加入川甘青藏江河源绿色金融协作机制,全方位强化与第三方机构交流合作,全面展示西藏绿色金融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主动探索绿普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走实创新实践步伐。在林芝市建设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试验基地,从搭建个人碳账户入手,丰富绿色金融应用场景,探索“碳普惠”工作路径。工作开始至2025年6月末,西藏全区已开通个人碳账户4.74万户,累计碳减排总量241.75吨。在此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打造基于银联清算平台的“碳普惠”升级版。同时,在山南市洛扎县、日喀则市江孜县试点开展与个人碳账户积分挂钩的金融业务,不断拓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三是靠前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进一步深化前瞻性探索。动态跟踪国际绿色金融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情况,主动开展前瞻性研究,形成多篇研究报告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开展生物多样性金融前瞻实践,成为人民银行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首批试用试点行,开展目录落地实践研究。加强与区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的沟通,建立物种目录和编目数据库,形成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数字地图”。引导银行机构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提供信贷支持,主动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投放保护性运营贷款上亿元。

四是加快引领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进一步塑造市场创新氛围。配合政府部门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草碳票的探索实施。跟进全区林草碳汇项目开发交易试点工作进展,探索金融支持林业碳汇、草原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方式与途径。指导西藏银行针对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创新推出“青山贷”,自产品创设以来累计放款9.40亿元。引导中行西藏分行开展绿色发电收费权质押融资业务,指导堆龙民泰村镇银行结合客户群体特点,创新推出“绿融通”绿色信贷产品。在抓好间接融资基础上,主动探索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业务,促成农行西藏分行承销西藏自治区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专项债券;推动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公司债等,不断拓展绿色金融融资渠道。

原标题: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坚持守正创新 书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来源:西藏自治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