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重庆发力绿色金融!“工业绿效贷” 来了,助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发布时间:2025-10-28 17:43:01浏览次数: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印发通知,启动 “工业绿效贷” 服务,以助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该举措紧扣国家关于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及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精神。
核心机制上,“工业绿效贷” 与 “工业绿效码” 深度绑定。“工业绿效码” 平台归集企业绿色培育、生产评估等信息,对绿色工厂及培育企业分级赋码,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推动 “长江绿融通” 系统与 “工业绿效码” 平台互通,银行依据赋码等级开发信贷产品,实行差别化额度、利率及还款政策,如盛泰光电凭 A 级绿效码获 3000 万元贷款,等级提升可享利率下调 20BP 的优惠。
政策保障方面,符合条件的项目可叠加市级与国家贴息,还能依托 “渝绿融” 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强化扶持。通过线上银企对接、风险监管及线下联动机制畅通服务,相关工作纳入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引导资金流向节能技改、清洁生产等绿色项目,构建金融支持与企业转型的良性循环。

具体如下: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

关于开展“工业绿效贷”助推制造业

绿色低碳转型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人民银行各二级分行,各有关金融机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助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24〕26号)、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银发〔2025〕158号)等文件精神,拟开展“工业绿效贷”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持续完善和推广“工业绿效码”应用。持续建设完善“工业绿效码”平台,归集全市绿色制造名单培育、绿色生产水平评估、绿色技改项目申报、节能监察、节能诊断等信息,“一码”贯通企业赋码评级、绿色诊断服务、绿色技术推广、绿色人才培养等服务应用,促进规上工业企业主动加快“赋码”。依托“工业绿效码”,对全市绿色工厂及梯度培育企业分级赋码管理,推动企业绿色化水平有升有降、有进有出,梯度培育、逐级提高。“工业绿效码”作为评价企业绿色化水平及获取绿色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开展“工业绿效贷”服务。鼓励绿色金融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在渝银行机构开展“工业绿效贷”服务,有序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绿色低碳领域加快聚集,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人行重庆市分行的“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服务系统(以下简称“长江绿融通”)和“工业绿效码”平台互通,鼓励银行机构根据“工业绿效码”赋码企业转型需求开发信贷产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鼓励在授信额度及增值服务等方面给予差别化支持政策,推动“工业绿效贷”与“工业绿效码”深度融合,双轮驱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三、畅通工作运行机制。推动“长江绿融通”和“工业绿效码”平台按照安全可控原则和相关管理要求加强信息共享,持续推进绿色项目、企业信息动态更新,强化绿色项目储备;根据市场化原则,完善全链条线上银企融资对接机制,提高融资对接效率;健全信息跟踪反馈机制,“长江绿融通”及时监测汇总融资对接情况,加强“洗绿”“漂绿”等风险监管;同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线下银企融资对接活动。

四、强化政策保障措施。对获得“工业绿效贷”支持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且符合“技改专项贷”条件的制造业企业,享受市级贴息政策,同时鼓励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叠加享受国家贴息政策。用好“渝绿融”政策产品,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工业绿效贷”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工作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鼓励企业申请“工业绿效贷”开展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工业固废利用等领域技术改造、研发创新项目。

五、加强统筹协同联动。市经济信息委、人行重庆市分行等部门建立重庆市“工业绿效贷”工作对接机制,统筹协调全市“工业绿效贷”工作,适时召集市级相关部门、区县、银行机构及企业研究推进相关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各区县对应相关部门统筹抓好“工业绿效码+工业绿效贷”推广运用,加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融资需求收集,策划推进相关项目,及时收集整理“工业绿效贷”典型案例,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制造业绿色发展良好氛围。鼓励银行机构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网点资源深入企业加强金融服务。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

2025年10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来源:重庆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