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中国 2035 年国家自主贡献报告正式提交 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力争比峰值降 7%-10%

发布时间:2025-11-11 14:33:25浏览次数:


2025 年 9 月 24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11 月 3 日,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2035 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对标《巴黎协定》要求、凝聚最大努力的报告,系统展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注入确定性。
《报告》构建了 “1+3+3” 的一揽子目标体系,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历史性跨越:“1” 即首次提出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目标 —— 到 2035 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 7%-10%,力争做得更好,绝对减排量超 1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远超发达经济体同期水平;第一个 “3” 是升级的量化指标,包括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 30% 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 36 亿千瓦(为 2020 年的 6 倍以上)、森林蓄积量达 240 亿立方米以上;第二个 “3” 为新增定性目标,涵盖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这一体系首次将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管控,实现从强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型。
《报告》系统复盘了 2020 年以来的减排成效,明确落实路径,并纳入港澳地区行动内容。其提出的清洁能源替代、产业低碳转型等举措,与地方层面如湖南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实践形成呼应,共同支撑国家战略落地。在全球治理层面,《报告》重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愿在能源转型、碳市场、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国际合作,反对将碳标准异化为贸易壁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未达峰阶段提出的激进减排方案,中国的目标实现需付出艰巨努力,但这一行动无疑将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为推动多边合作、加速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具体如下:

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3).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4).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5).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6).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7).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8).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9).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0).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1).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2).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3).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4).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5).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6).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7).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8).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19).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0).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1).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2).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3).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4).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5).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6).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7).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8).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29).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30).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31).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32).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33).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34).jpg08617d8970bb46cf9671c7ee7195739e(35).jpg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