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全国碳市场优等生!黑龙江累计成交 42.49 亿,6428.97 万吨交易量彰显绿色转型力度!

发布时间:2025-11-28 14:07:51浏览次数:

11 月 27 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全省碳市场建设与生态价值转化成效。自 2021 年全国碳市场上线以来,黑龙江累计 101 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总成交量 6428.97 万吨、总成交额 42.49 亿元。
履约方面,该省发电行业 2022-2024 年连续三年实现 100% 配额清缴,履约率稳居全国前列;2025 年 95 家发电企业履约稳步推进,黑河 7 家企业还实现配额盈余。林业碳汇领域成果显著,全省已有 5 个造林碳汇项目完成公示,其中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生态林项目,成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首个登记的造林碳汇项目。
此次发布的成果,既体现了黑龙江在碳市场规范运作与企业履约管理上的扎实成效,也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创新,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提供了可复制范本,助力全省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如下:

11月27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共建绿色龙江美好家园”。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刘博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广来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欢迎参加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绿色龙江美好家园”。“十四五”期间,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了从发展改革系统到生态环境系统的平稳过渡,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特别是上周,我省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举办专场活动,向世界传递绿色龙江实践的智慧与成效。今天,我们邀请到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刘博副处长介绍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总体情况,并与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李广来副院长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博副处长作情况介绍。

刘博: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进展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承前启后、奠基立业的关键五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生态环境部的有力指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果丰硕。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以来,我省累计共有101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累计总成交量6428.97万吨,累计总成交额42.49亿元。

按照全国碳市场总体工作要求,我省已连续多年高质量地完成了省内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工作,创新采用了“初审、复审、专家验收”的“过筛子”模式,确保核查数据准确。同时狠抓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对每月报送的碳排放相关数据采取“市级1轮、省级3轮”的高标准审核模式,建立了畅通的省、市、企业三级沟通渠道,“企业月度信息化存证”按时上报率和审核率始终保持100%。2022至2024年间,我省发电行业企业连续三年实现100%配额清缴,履约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今年,我省共有9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市场配额清缴,我们依然将全部完成履约作为工作目标,结合往年工作的成功经验,紧盯有履约风险的企业,深入现场指导帮扶。截至目前,整体履约配额清缴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二是积极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我们积极鼓励并帮扶省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特别是造林碳汇项目,参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个造林碳汇项目完成公示,其中大兴安岭的漠河林业局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已于今年8月完成登记,这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首个成功登记的造林碳汇项目,为其他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推动了林业碳汇从“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三是协同推进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我们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编制印发了《黑龙江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统筹调度农业、水资源、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适应行动,提升全省气候韧性。同时,联合省直8部门印发了《黑龙江省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为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奠定基础。我们还聚焦龙江特色产业,启动了白桦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积极探索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四是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走向海外。2025年我省推荐的大庆市“绿动未来油绘新章”和哈尔滨市“‘碳惠冰城’哈尔滨碳普惠平台”两个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并在202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活动中,向全世界推广。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要凝聚全社会共识与力量,携手并肩,积极行动。“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落实碳市场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提高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督促企业按时履约,并持续组织带领专家开展入企指导帮扶工作,助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推动碳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有效服务社会自主减排。加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的宣贯和部门协作,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减排行动,通过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激发全社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积极性,推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价值转化。三是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统筹推进各有关部门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形成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合力,完善省级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不断提升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能力。四是积极探索产品碳足迹管理。紧跟国家部署,结合龙江特色,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编制和因子研究,争取纳入国家标准,为我省优势产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升竞争力提供支撑。

我的介绍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有问题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答记者问

哈尔滨日报:202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请问,我省对贯彻落实《意见》有什么安排部署?

刘博:感谢您的提问,《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是我国碳市场领域首份中央文件,对全面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意见》发布后我们多措并举,全面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一是第一时间制定我省的贯彻落实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严格对标对表国家文件要求,形成我省的《工作措施》,具体包括全面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部署、积极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升碳市场活力、加强碳市场全过程监管等四个方面。7月25日,《工作措施》已经正式印发。

二是助力扩围企业顺利参与碳市场。今年我省共有19家钢铁、水泥企业新纳入全国碳市场,我们开展了针对扩围企业的专题培训,并带领专家深入现场开展帮扶,宣讲碳市场相关政策法规,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有力推动了企业碳排放规范管理。

三是召开2025年全省应对气候变化业务培训班。向各市(地)传达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对碳市场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碳市场扩围、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扩大支持领域等重点工作做出了进一步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国整体工作部署和我省工作措施清单,会同省内相关部门,组织各市(地)抓好落实,共同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我就先回答到这里,谢谢。

新浪网:刚刚刘博副处长介绍,我省有101家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请问在帮助企业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健全企业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方面,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了哪些指导和支持?

李广来: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省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核算工作,把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升摆在重要位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组建技术支撑力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用好省级工作经费,看齐国家标准,优中选优,聘请国家级技术团队和优秀核查机构,组建碳核查技术力量,采用核查+复查的模式,全力保障我省碳核查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在国家技术体系框架下,不断完善技术指导文件,针对月度信息化存证填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编制发电、钢铁和水泥月度信息化存证填报指南,采用“平台截图+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清晰、直观的填报指引,“手把手”指导企业人员完成月度信息化存证工作,有效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三是组织多场专题培训。为更好提升碳核查参与人员的理论基础,我院邀请国家层面和先进省份碳核查领域资深老师,结合国家技术要求和实战案例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地生态环境部门、重点排放单位及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了10余次专题培训,覆盖超500人次,重点讲解政策法规、核算指南、技术要点和应用实践等重点内容,让参与碳核查的相关人员充分了解国家要求和技术思路。

四是开展精准帮扶行动。组建“技术帮扶专班”,充分发挥“一线工作法”,形成领导带队、专家把脉、技术冲锋的工作模式,积极深入企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生产工艺建立“一企一档”,四年内现场累计走访90余家企业,通过前期预诊、现场会诊和后期随访,查找企业碳排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碳核查数据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逐个解决,在不断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帮助企业健全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撑力度,推动碳排放数据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全力支撑我省碳核查数据质量提升。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腾讯新闻:我们注意到,近期省生态环境厅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活动,并推广了案例,请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刘博:感谢您的提问,2025年正值《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今年的COP30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很荣幸能借助此次平台,宣传推广我省典型案例。

当地时间11月17日,我省在“中国角”系列活动中举办了主题为“大美龙江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的专场活动。刘伟厅长作为黑龙江省代表团团长出席活动并致辞,全面介绍了黑龙江省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举措与丰硕成果。伊春市以GEP核算为抓手,亮出4240亿元/年的生态产品总值“成绩单”,作为巨大的“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伊春森林生态系统贡献了80%的GEP,每年新增碳汇超1800万吨,为生态价值市场化转化提供了坚实支撑。哈尔滨碳普惠平台“碳惠冰城”打造全民参与典范,其创新实践涵盖农村碳资产交易“首例样本”、亚冬会跨区域减排互认、马拉松赛事碳中和等特色领域。大庆油田积极转型,构建“油气热电氢”多能互补新格局,建成国内最大分布式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在建在运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达328万千瓦,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110万吨,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蝶变。

此次活动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视角,以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战略维度,向全世界呈现了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典范样本,大大提升了我国北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我就先回答到这里,谢谢。

人民网:“双碳”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提升公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广来: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项工作涉及宣传、科普的方方面面。在每年的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我们与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内有关单位,围绕宣传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提升公众低碳意识,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比如今年低碳日,我们联合省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中心,到建龙阿城钢铁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政策+实践”深度融合的主题宣讲,围绕今年碳市场扩围工作,宣传介绍全国碳市场的基本定位、政策目标和建设进展,结合碳市场扩围工作方案,进一步讲解了相关政策,回应了企业关切问题。

同时,我们也通过大数据等方式积极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像我刚才介绍的“碳惠冰城”平台,就是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模式,依托三大数字化工具,核算个人减排量并建立激励机制,目前已累计记录减排行为6.7亿次,实现碳减排36万吨。具体开展的活动包括“绿色低碳进校园”活动,全国首个“零碳啤酒节”,聚焦绿色亚冬会,发起捐碳活动并联动跨区域平台实现减排互认,助力赛事碳中和。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冰城样板”,更推动了公众从认知低碳到践行低碳的转变,借助多元场景融合与激励机制,让个人减排量可量化、可追溯,将绿色生活理念融入日常。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样板示范作用,鼓励各地借鉴“碳惠冰城”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推广碳普惠模式。持续拓展政企合作深度,创新多元化激励机制,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产生活更多场景,动员更广泛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描绘绿色龙江崭新画卷。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广来副院长的回答,答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二位嘉宾的出席,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同时也感谢在线观看直播的网友朋友们。真诚欢迎各位记者持续关注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宣传我省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双碳”目标方面的政策举措和工作进展。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在座的嘉宾,以及在线观看直播的网友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