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容指出,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水平进行预测和评价,在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制定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在此背景下,碳云管理中心认为,企业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应对。 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是关键的应对策略之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都能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各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 在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方面,企业需要加大投入。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在电力行业,推广高效的发电机组和智能电网技术;在钢铁行业,采用先进的炼铁和炼钢工艺,提高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在建材行业,研发新型的节能建材和生产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不仅能够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能源结构也是企业应对的重要举措。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例如,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同时,加强能源管理,通过能源审计、节能改造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企业还应重视项目的前期规划和设计。在项目规划阶段,充分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将减排措施纳入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项目后期的整改成本和环境风险。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也是应对之策。与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动原材料的低碳供应,选择低碳环保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与客户合作,开发低碳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实现整个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 此外,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减排措施,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还能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减排工作。 企业应培养和吸引专业的环保人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环保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确保企业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时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智慧。 面对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合作等措施,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参与碳市场?企业如何开展碳资产开发、管理、交易、融资、托管?了解详情请 添加微信13691349057(微信同号)联系我们。关注“碳云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浏览更多碳资产管理、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ESG、碳金融相关资讯。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碳资产管理师(2024年)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我国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中国碳峰碳中和如何做到?
>>>钢铁、石化等7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该如何应对?
>>>全国碳价持续创新高!碳配额成交量激增,如何获取碳配额?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