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碳质押业务确实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市场规模相对有限。自全国碳市场交易正式启动以来,虽然碳质押业务已逐渐开展起来,但从已有的数据和实际业务开展情况来看,其规模尚未达到一个较为庞大的程度。
截至特定时间点(如 2021 年 10 月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天津、江苏、江西、山东、浙江等 22 个省市的金融机构已完成 166 笔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贷款登记工作,贷款总额达 22 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碳质押业务的开展规模,但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的规模,仍显得较为小众。
一方面,这是因为碳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模式,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其还处于熟悉和探索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可能尚未充分意识到自身所拥有的碳资产(如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等)可以通过质押的方式来获取融资,或者对于碳质押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风险等还存在诸多疑虑。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开展碳质押业务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对碳资产价值评估的难度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的法律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快速大规模开展,使得当前市场规模相对受限。
尽管当前市场规模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国内碳质押业务呈现出十分积极的发展趋势,未来有望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大。
首先,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稳步推进,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节能减排、低碳转型的压力与机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碳减排目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节能减排设备、研发绿色技术、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等。而碳质押业务正好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将闲置的碳资产盘活,转化为可利用资金的有效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意识到碳质押业务的重要性,并产生通过该业务获取融资的强烈需求。
其次,绿色金融体系在我国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等业务,为金融机构开展碳质押业务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了诸多针对本地碳质押业务的操作指引、补贴政策等,进一步规范和鼓励了碳质押业务的开展。
再者,金融机构自身对碳质押业务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看到了碳质押业务所蕴含的市场潜力,将其作为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方向。它们不断加强对碳质押业务的研究和创新,提升自身的碳资产价值评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外,碳质押业务的创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除了常见的以碳排放配额为质押物的业务外,以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未来预期碳减排量等为质押物的业务也逐渐出现,丰富了质押物的类型。同时,金融机构在业务合作模式上也不断探索,与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所、担保公司等多方合作,以降低业务风险,提高业务效率。
虽然目前国内碳质押业务的市场规模相对有限,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以及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其发展趋势十分向好,未来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稳步扩大,成为绿色金融领域中一项重要且活跃的业务。
如何参与碳市场?企业如何开展碳资产开发、管理、交易、融资、托管?了解详情请 添加微信13691349057(微信同号)联系我们。关注“碳云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浏览更多碳市场相关资讯。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碳资产管理师(2024年)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七大绿色职业:年薪15万+,你了解吗?
>>>普通人怎么利用碳中和赚钱?
>>>我国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中国碳峰碳中和如何做到?
>>>钢铁、石化等7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该如何应对?
>>>全国碳价持续创新高!碳配额成交量激增,如何获取碳配额?
>>>企业如何有效进行碳资产管理,有哪些交易策略?
>>>碳资产开发有哪些类型及合作模式,开发流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