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起源于排污权交易理论,上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并首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用于大气污染源(如 二氧化硫排放等)及河流污染源管理。随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实行了排污权 交易。上末,气候变化问题成为焦点。1997 年全球 100 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该条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是其中之 一。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碳交易体系发展迅速,各国及地区开始纷纷 建立区域内的碳交易体系以实现碳减排承诺的目标,在 2005-2015 十年间,遍布四大洲的 17碳交易体系已建成;而在近一年中,碳排放权交易覆盖的碳排放量占比比 2005 年欧盟碳交 易启动时覆盖的高出了 2 倍多。当前,约有 38国家级司法管辖区和 24 个州、地区或城市 正在运行碳交易市场,呈现多层次的特点,碳交易已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这些 区域 GDP 总量占全球约 54%,人口占全球的 1/3 左右;当前全球范围内 24 个正在运行的碳 交易体系已覆盖了 16%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有 8碳交易体系即将开始运营。
截止目前,还未形成全球范围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但不同碳市场之间开始尝试进行链 接。在欧洲,欧盟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是碳交易体系的领跑者;在北美洲, 尽管美国是排污权交易的先行者,但由于政治因素一直未形成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当前是多 个区域性质的碳交易体系并存的状态,且覆盖范围较小;在亚洲,韩国是东亚地区第一个启 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国家,启动后发展迅速,已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国家级碳市场,中 国也开始启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在大洋洲,作为较早尝试碳交易市场的澳大利亚当前已 基本退出碳交易舞台,仅剩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放养”较长时间后已回归稳步发 展。2014 年,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与加拿大魁北克碳交易市场成功对接,随后 2018 年其又 与加拿大安大略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对接;2016 年,日本东京碳交易系统成功与琦玉市的碳交 易系统进行联接;2020 年,欧盟碳交易市场已与瑞士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对接。
不同碳交易市场在覆盖范围、碳交易规则及政策上均有所不同。从碳交易体系覆盖行业 上来看,工业、电力、建筑是各碳交易市场重点纳入减排的行业,约 76.5%、76.5%、52.9% 的碳交易体系分别对以上行业进行了覆盖,其中,新西兰碳交易体系覆盖行业范围最为广泛, 包含工业、电力、建筑、交通、航空、废弃物、林业;从碳交易体系覆盖温室气体排放比例 上看,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碳交易体系、魁北克碳交易体系、加州碳交易体系覆盖了当地温室 气体排放比例较高,但实际覆盖排放量较小;从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小上看,中国碳市场、 欧盟碳市场、中国碳市场试点、韩国碳市场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华宝证券,张锦、曾文婉)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