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香港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推行的 “不遵守就解释” 原则备受关注。这一原则要求企业若未遵循特定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披露要求,就必须清晰阐述原因。不过,由于各行业性质、运营模式及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不尽相同,该原则在执行尺度上存在差异。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因其资金融通与风险管理的核心职能,对环境和社会的间接影响广泛。香港金融管理局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要求银行妥善处理气候风险,将绿色金融概念融入银行策略、管治、风险管理与披露等环节。在此背景下,金融企业在 ESG 披露时,需严格遵循 “不遵守就解释” 原则。例如,在气候相关风险披露方面,若企业未能按照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进行详细披露,就必须详细说明阻碍自身遵守该建议的具体因素,如数据获取困难、业务复杂导致风险评估模型难以构建等。
制造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直接涉及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劳工权益等诸多 ESG 问题。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对上市公司的 ESG 披露要求为例,制造业企业在环境范畴的资源使用、碳排放等关键绩效指标(KPI)方面,若不能达到 “不遵守就解释” 的要求,需要说明自身技术水平限制、设备更新成本过高或行业普遍缺乏有效解决方案等原因。同时,在劳工权益方面,若存在工作环境、员工培训等方面披露缺失,企业必须解释是由于行业传统模式局限,还是短期面临特殊经营困难等。
服务业涵盖领域众多,包括餐饮、旅游、零售等。以零售行业为例,在供应链管理的社会责任披露上,若企业未能完整披露供应商的劳工标准和环保举措,可能需要解释其供应链的复杂性,众多小型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或者行业内尚未形成成熟的供应链 ESG 管理体系等。相较于金融和制造业,服务业在某些 ESG 指标上的执行尺度相对宽松,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忽视披露要求,解释原因时同样需要有理有据。
企业要精准把握 “不遵守就解释” 原则,首先应深入开展实质性议题评估。通过与内部各部门、外部利益相关者广泛沟通,确定对自身业务具有重大影响的 ESG 议题,进而针对这些核心议题,优先确保披露的合规性。其次,建立完善的 ESG 数据收集与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企业准确掌握自身在各 ESG 领域的表现,无论是遵守规定还是需要解释的情况,都能基于可靠的数据进行说明。再者,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最佳实践案例。积极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的 ESG 披露经验,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以便在遵循原则时更具说服力。最后,加强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必不可少。主动向监管机构咨询政策疑问,向投资者反馈企业在 ESG 实践中的困难与努力,以此获取理解与支持。
香港 ESG 披露的 “不遵守就解释” 原则在各行业的执行尺度存在差异,企业只有精准把握自身行业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在 ESG 披露中既符合要求,又展现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决心与努力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国际注册ESG分析师专业评估认证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LCCI 国际 ESG分析师中英联合认证培训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权威 ESG 认证报考指南:零基础逆袭,抢占绿色职业高薪赛道!
>>>ESG领域人才需求激增,券商高薪招聘分析师等岗位,入行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ESG 席卷商业,财务人怎样解锁千亿红利密码完成职业飞跃?
>>>国资委将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新规即将实施:5月1日起,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注意事项?
>>>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 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顺应绿色发展潮流,企业为何需重视 CDP 碳信息披露?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