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传来重要消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迎来关键进展。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总计 948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已完成登记,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重要实质性突破,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截至 3 月 25 日,CCER 市场已呈现出初步活跃度。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其累计成交量达 133 万吨,成交额为 1.05 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市场对自愿减排项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逐步提升,也彰显了市场机制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正有效发挥作用。
自愿碳市场作为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它打破了传统行政手段的局限,为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激励与渠道。在该市场体系下,符合条件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经过严格的第三方机构审定与核查,以及注册登记机构审核流程后,其产生的减排量能够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这些减排量可通过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开展交易,项目业主从而获得减排收益,形成正向激励循环,促使更多主体主动投身于绿色低碳项目。
首批上市交易的 948 万吨 CCER 来源颇具代表性,由位于江苏、甘肃等地的 9 个海上并网风力发电或并网光热发电项目产生。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其在江苏东台的海上风电项目获批 85.7 万吨减排量,按每吨 80 元价格估算,预计可获近 7000 万元收益,一度电额外增收 3.9 分钱。这不仅为项目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也极大提升了企业持续投入此类降碳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控排企业而言,CCER 交易拓宽了其履约选择路径。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指出,重点排放单位可购买不超一定比例的 CCER 用于抵消配额清缴,且 CCER 价格通常低于碳排放配额,有效降低了企业履约成本。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