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部署,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与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贵州省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能源、节能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揽子创新举措,旨在通过设备更新换代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全面提速
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方案》明确将重点推进井工煤矿生产系统设备更新。计划对全省87处生产煤矿的采掘、运输、通风、排水等关键系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预计更新设备总量将超过5000台(套)。其中,六盘水、毕节等主要产煤区将率先开展示范改造,通过引入智能综采设备、无人值守排水系统等先进装备,力争使煤矿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安全事故率下降30%。
电力行业改造同步推进。在煤电领域,重点实施"三改联动"工程:一是对服役超过15年的12台共480万千瓦煤电机组进行节能改造,预计供电煤耗可降低10克/千瓦时;二是对9台机组实施供热改造,新增供热能力2000吨/小时;三是对8台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最低稳燃负荷率将降至30%以下。同时,在全省推广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预计年可节约标煤15万吨。
水电设备更新方面,将对运行20年以上的35座水电站实施机电设备更新,重点更换效率低于85%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乌江流域的6座主力电站将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通过安装智能巡检机器人、建立数字孪生系统等措施,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集约化管理模式。
水资源监测体系同步升级。计划更新地表水监测站点120个、地下水监测井80眼,全部配备物联网智能监测设备。对全省156座大中型水库的水雨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等系统进行换代升级,新建50套水库智能调度系统,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
二、节能领域改造升级力度空前
《方案》严格对标国家《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要求,在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冶金行业将重点更新改造高耗能设备,计划淘汰落后轧机15台,更新效率低于92%的工业锅炉50台。其中,首钢水钢集团将投资3.2亿元对炼钢系统进行全面改造,预计年可节约标煤4.5万吨。
化工行业聚焦氯碱、化肥等子行业,计划更新低效电解槽30台、合成塔20座。贵州磷化集团将率先对12套磷酸生产装置进行能效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后产品单耗将下降8%。
建材行业以水泥生产线改造为重点,将对全省23条熟料生产线实施综合节能改造,推广采用六级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先进装备。其中,海螺水泥贵州分公司将建设全省首条全氧燃烧示范线,预计熟料综合煤耗可降至95千克标准煤/吨以下。
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同步推进。计划对PUE值高于1.5的12个大型数据中心实施制冷系统改造,推广采用液冷、自然冷却等新技术。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将通过更新高效变压器、智能空调系统等措施,力争年节电量达3000万千瓦时。
三、政策保障体系完善有力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方案》配套建立了三大保障机制:
资金支持方面,省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的补助。同时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开发"设备更新贷"等专项金融产品,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150亿元以上。
技术服务方面,组建由50名专家组成的省级技术指导组,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依托贵州大学、省节能监测中心等机构,建设3个省级能效检测平台,为企业提供设备能效测评服务。
监督管理方面,建立项目清单化管理台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严格能效标准执法检查,对逾期未淘汰的落后设备依法实施差别电价等惩罚性措施。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方案》,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将提升15%以上,年可实现节能量2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万吨,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将建立典型案例推广机制,及时总结盘江煤电、贵州轮胎等企业的先进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模式"。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军能源领域建设,,目前有哪些项目可以参与?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用能单位必须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