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首次行业扩容,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高耗能行业正式纳入管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配额分配方案显示,将通过"阶梯式收紧"的配额管理机制,分阶段推动行业低碳转型。这一政策设计既考虑行业承受能力,又明确减排倒逼路径,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深水区。
1. 2024年过渡期设计
全免费配额:企业初始配额等于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行业整体实现"零缺口"
政策意图:给予企业1年缓冲期,用于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熟悉交易规则
数据基础:依托全国碳监测平台,完成对368家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联网直报
2. 2025-2026年强度管控阶段
基准线动态调整:以行业碳排放强度前40%企业平均水平为基准
调节系数机制:设置±5%的浮动区间,优胜企业可获得超额配额
行业影响测算:预计10%落后企业将出现配额缺口,需购买约800万吨配额
3. 2027年后总量控制阶段
绝对量约束:以2025年排放量为基准,年均递减率设定为2-3%
跨期存储机制:允许企业储存富余配额应对未来收紧
技术倒逼目标: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15%、20%
1. 钢铁行业:氢能革命箭在弦上
现状痛点:长流程炼钢占比68%,吨钢碳排放达2.1吨(电炉工艺仅0.6吨)
成本压力:2027年配额成本预计占吨钢利润的8-12%
转型案例:宝武集团湛江基地通过氢基竖炉改造,碳排放强度下降45%,富余配额年收益超2亿元
2. 水泥行业:燃料替代攻坚战
排放结构:煤耗占生产成本25%,燃料燃烧排放占比54%
技术路径:海螺水泥试点生物质燃料替代,每吨熟料减碳80kg
经济账本:替代率每提升10%,年节约配额采购成本3000万元
3. 电解铝行业:绿电转型生死局
电力困局:吨铝电耗13500kWh,火电铝碳足迹是水电铝的3倍
区位洗牌:云南水电铝成本优势凸显,山东火电铝面临1500元/吨成本劣势
创新实践:魏桥创业集团通过自建光伏电站,绿电比例提升至40%
1. 技术升级优先选项
钢铁:电弧炉短流程改造(投资回收期5-8年)
水泥: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集成(减排效率35%)
电解铝:惰性阳极技术产业化(降低电耗15%)
2. 碳资产运营体系构建
建立"监测-核算-交易"数字化平台
开发配额套期保值金融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