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办公室与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办公室联合转发相关通知,积极支持碳市场建设,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在绿色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在碳交易市场建设方面,银行保险机构被要求积极作为。国家和区域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碳排放权合理配置、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平台。银行保险机构将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为碳交易参与主体提供诸如资金结算、账户管理等基础金融服务,保障碳交易市场的顺畅运行。同时,围绕企业碳配额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稳妥有序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例如,银行可基于企业的碳配额开展质押贷款业务,企业以其拥有的碳配额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取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或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既盘活了企业的碳资产,又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保险机构也可开发与碳配额、CCER 相关的保险产品,如针对碳配额价格波动风险的保险,帮助企业应对碳市场价格风险,稳定企业经营。
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利用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等涉碳数据,主动拓展与碳账户相关的绿色金融服务场景。企业碳账户记录了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减排行动及成效等信息,银行可依据这些数据评估企业的绿色信用等级,为信用良好、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更高的贷款额度等金融服务,激励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于个人碳账户,银行保险机构可开发与个人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等行为挂钩的金融产品,如绿色信用卡,消费者在进行环保消费、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时,可获得积分或优惠,积分可兑换礼品或用于抵扣金融服务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个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在气候投融资方面,金融机构需做好重点项目金融对接。气候投融资旨在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涵盖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等领域。金融机构将强化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金融服务,对于清洁能源项目,如太阳能、风能发电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助力项目建设与运营。在节能环保项目上,无论是工业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还是建筑领域的绿色节能项目,金融机构都将积极参与,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碳捕集、利用、封存等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金融机构将加大支持力度,由于这类项目前期研发投入大、风险高,金融机构可通过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采用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奠定技术基础。
陕西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转发通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多个维度支持碳市场建设,促进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的深度融合,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金融活力。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