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鼓励保险公司投资碳排放测算,基于碳核算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发布时间:2025-04-03 13:18:11浏览次数:

4 月 3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办公室与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办公室联合转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的通知》,着重强调推进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组合和自身运营的低碳转型,其中有序开展碳核算工作成为关键一环。


碳核算工作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扎实做好碳排放数据收集、积累等基础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应用成熟的碳核算方法和技术,对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的碳排放进行测算。例如,对于钢铁、化工等碳排放重点行业,银行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能够精准掌握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从而为后续的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摸清自身运营的碳排放底数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机构清晰了解自身在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为制定针对性的减排策略奠定基础。保险公司开展投资组合碳排放测算同样意义重大,通过对投资组合的碳排放评估,能够优化投资策略,引导资金流向低碳、绿色领域。


在依法保护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开发基于企业和个人碳核算信息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金融创新开辟了新路径。银行可根据企业的碳核算信息,推出绿色信贷产品,对于碳排放低、环保绩效好的企业给予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更高的贷款额度,激励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针对个人,基于个人碳账户信息,开发与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等行为挂钩的金融产品,如绿色信用卡,持卡人在进行公共交通出行、购买环保产品等低碳行为时,可获得积分或消费折扣,通过金融手段引导个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重点项目碳排放情况进行评估、核查,是提升绿色金融环境效益数据规范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手段。第三方专业机构凭借其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对项目的碳排放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和核查。比如在新能源项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可以确保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真实可靠,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绿色金融资金的合理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资产组合碳排放是银行保险机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目标。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导向,落实有保有压的差异化授信与投资政策成为必然选择。银行在授信过程中,对于绿色产业、低碳项目给予积极支持,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助力其发展壮大;而对于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则严格把控授信准入关,坚决遏制其盲目发展。例如,对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项目,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一些落后产能、污染严重且转型困难的项目,则减少或停止授信。保险公司在投资时,也倾向于选择绿色环保、碳排放低的企业和项目,优化投资组合。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基于碳表现的投融资评价、分类和动态管理,能够逐步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建立科学的碳表现评价体系,对投资项目和融资企业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根据其碳表现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对于碳表现良好的项目和企业,给予持续的金融支持;对于碳表现不佳的,则督促其改进或调整投资、融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资产结构得以渐进有序地优化,碳强度逐步降低,实现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的有效配置。


在自身运营方面,银行保险机构要树立绿色办公理念。通过增强信息化、集约化管理能力,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构建更加高效、低碳的服务体系。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线上办公、远程会议等,减少纸张使用和人员出行,降低能源消耗。在办公建筑节能方面,采用节能灯具、智能温控系统等措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浪费。同时,实施绿色运营、绿色采购、绿色出行等举措,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部分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还探索推动碳中和网点建设,通过购买碳减排量、开展植树造林等方式,抵消网点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全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