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碳市场持续扩容与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重启的大背景下,开发 CCER 项目已成为企业实现碳资产增值、突破碳关税壁垒的关键举措。然而,CCER 项目开发涵盖复杂技术论证与严格合规流程,前期准备稍有差池,便可能致使项目周期拉长、成本飙升,甚至面临注册失败的风险。本文将全方位梳理 CCER 项目开发流程,为企业提供实操性强的实战指南。
优先支持领域聚焦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林业碳汇(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甲烷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气、沼气)以及能效提升(工业节能改造、余热利用)等。这些领域与我国绿色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在 CCER 项目开发中具有显著优势。
而化石能源替代项目在 2024 年新版 CCER 规则下暂不被纳入,常规水电等已大规模商业化技术,若要开发 CCER 项目,需对其额外性进行严格论证。企业在筛选项目类型时,务必精准把握政策导向,避免误入政策限制类目。
技术可行性层面,减排技术成熟度是关键考量因素,企业需提供至少 1 年的稳定运行数据以证明技术的可靠性。例如,在垃圾填埋气回收项目中,需确保甲烷回收设备稳定运行,并提供详实的运行数据记录。同时,要充分考虑监测设备的安装条件,像垃圾填埋场需合理布设甲烷浓度传感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也不可或缺。企业要精细测算开发成本,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成本约 8 - 15 元 / 吨,光伏项目则在 3 - 6 元 / 吨左右。同时,基于当前 CCER 均价 35 元 / 吨,构建 20 年项目周期的预期收益模型,综合评估项目的经济回报,判断其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从生态环境部已备案的 200 多个方法学中,精准选择适用版本是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以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应选用《并网光伏发电方法学 V03》。需特别注意方法学版本的有效性,2024 年已废止 12 项旧方法学,若选错版本,将导致项目合规性出现问题。
当现有方法学无法完全匹配项目需求时,企业可申请调整监测参数,如在林业碳汇项目中对基线情景设定进行合理调整。但这一过程需额外提交偏离说明及科学性证明,以确保调整的合理性与合规性。
额外性论证是 CCER 项目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投资障碍分析要求企业证明项目因减排收益才具备经济可行性,例如某光伏项目在考虑减排收益后,内部收益率(IRR)从 5% 提升至 8%,有力说明减排收益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影响。
技术障碍分析需表明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并非行业通行做法。如某钢铁厂创新性地应用尚未普及的氢基竖炉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在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符合额外性要求。
政策障碍分析旨在说明项目不受现行法规强制约束。例如某沼气工程未被纳入地方减排考核范围,但其自主开展减排项目,具备额外的减排效果。
PDD 编制包含多个关键模块。项目描述模块中,要清晰界定地理位置、技术方案及边界范围,避免边界划定遗漏关联排放源,如配套电网等,以免影响项目减排量计算的准确性。
基准线情景模块需严谨论证未实施项目时的排放情景,确保基准线数据来源权威,不可使用非官方统计数据,否则将削弱论证的可信度。
监测计划模块对数据监测频率、设备精度及质控流程作出明确规定,监测方案必须满足第三方核证要求,保障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减排量计算模块要详细说明公式参数来源,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同时充分考虑碳泄漏风险,防止出现转移排放等情况,保证减排量计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组建专业的编制团队是确保 PDD 质量的关键。技术组应由行业工程师组成,负责提供精准的工艺流程设计,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碳核算组配备注册碳管理师,搭建科学的减排模型,准确核算项目减排量。法律组聘请环境律师,对土地权属、环评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项目完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土地权属证明是项目开发的基础文件,林业项目需提供林权证或土地承包合同,且剩余有效期应大于等于项目周期,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使用的合法性与稳定性。
减排量归属协议明确投资方、业主、技术提供方等各方在 CCER 收益中的分成比例,避免后期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纠纷。
在涉及原住民地区的项目中,社区知情同意书不可或缺,需取得村民代表大会的书面确认,尊重当地居民权益,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与发改部门沟通时,企业要确认项目不在负面清单之列,如生态红线区内禁止开发 CCER 项目,避免项目因选址问题无法推进。
生态环境部门则重点关注项目监测方案是否符合 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要求,企业需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接受部门预审,确保监测方案合规。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配套支持。例如,林业碳汇项目可争取地方造林补贴,降低项目开发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企业应选择生态环境部公示的 54 家审定与核证机构,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这些机构具备官方认可的资质。同时,优先考虑同类项目案例超过 20 个的机构,如风电项目可选择鉴衡认证,丰富的经验能确保审定工作更专业、高效。
为降低正式审定被否风险,企业可支付 30% 费用启动文件初审服务,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在现场核查环节,要提前准备好原始数据台账,如电厂运行日志、电表读数记录等,确保数据可追溯、真实可靠。
从过往经验看,额外性论证不充分(占比 40%)、监测方案不可行(占比 35%)是常见的驳回原因。企业需针对这些问题,提前优化项目方案,提高审定通过率。
CCER 项目开发成本涵盖多个方面。PDD 编制费用在 8 - 20 万元不等,复杂项目如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取上限;第三方审定费用按减排量阶梯计价,5 万吨以下 15 万元起,最高可达 50 万元;监测设备安装费用因项目而异,林业项目仅需手持式检测仪,成本相对较低,约 5 万元,而部分大型项目可能高达 100 万元;行政注册费用为 2 - 5 万元,由生态环境部官方收取。企业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精确编制预算,合理安排资金。
在理想情况下,项目开发可按以下时间线推进:1 - 2 个月完成可行性研究与 PDD 编制,1 个月完成第三方审定,2 个月通过生态环境部技术审查,总计 4 - 6 个月(2024 年简化流程后)。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延误风险点。方法学争议可能导致项目开发周期平均延长 2 个月,监测数据异常则需补充 3 - 6 个月数据。企业应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推进。
CCER 项目开发是一项融合技术、政策与商业考量的复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关乎项目成败与收益高低。企业应树立 “早启动、精论证、快响应” 的项目推进理念,借助专业团队力量,规避常见风险陷阱。随着 2024 年全国碳市场预计扩容至水泥、电解铝行业,提前布局 CCER 项目将成为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在低碳赛道上抢占先机的关键。
如果您在CCER项目前期筹备阶段存在困惑,不知从何下手,别担心!碳云管理中心为您答疑解惑。欢迎拨打咨询电话010 - 59490973,或者联系13691349057(微信同号),我们的专业团队随时为您提供精准指导。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