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2 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为福州市工业领域迈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该方案聚焦能源结构调整、微电网建设、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全方位推动工业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方案积极倡导发展氢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这是福州市响应国家能源转型号召,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重要举措。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一方面能降低能源传输损耗,另一方面可提升清洁能源在工业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探索绿电直供模式,为企业开辟了更直接获取绿色电力的途径,有助于企业降低碳排放,提升自身绿色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 “光伏 + 储能” 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能源供应的自主性与稳定性。例如,在一些光照资源丰富的工业园区,企业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并配备储能设施,不仅能满足自身部分用电需求,在电力富裕时还可将多余电量反馈至电网,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收益的增加。
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是方案的一大亮点。强化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意味着将能源的生产(源)、传输(网)、消费(荷)以及存储(储)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支持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是实现多能高效互补利用的关键。以某钢铁企业为例,通过回收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供应给其他生产环节,同时结合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有效降低了对外部电网的依赖,减少了能源浪费。探索实施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实施园区 “绿电倍增” 行动,将推动园区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态。
构建零碳化能源供应体系是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核心目标之一。发展 “绿电直供模式”,建立 “电、热、冷、气、氢” 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能充分发挥各种能源的优势,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鼓励在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比如,在化工园区中,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水用于生产工艺或园区生活用水,实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双重高效利用。
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方案引导和支持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发力。在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高效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布局科技项目,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支持发展单机容量大型化风电整机技术、深海漂浮式风电技术等,将推动福州风电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以钙钛矿薄膜为代表的新一代光伏材料及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有望提升光伏发电效率,降低成本。积极推动储能专用设备技术迭代与升级,开发多种模式的高效光储、风储设备,将为能源存储与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依托东方电气创新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加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核心装备部件的技术研发,将助力福州在氢能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推动工业领域能源结构的深度变革,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军能源领域建设,,目前有哪些项目可以参与?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用能单位必须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