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全国碳市场扩容至建材/航空业,非控排企业如何提前储备碳资产管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5-07-14 13:20:32浏览次数:

全国碳市场逐步扩容至建材、航空等行业,这一趋势不仅影响控排企业,也对非控排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非控排企业若能提前储备碳资产管理能力,可在未来市场变化中占据主动,降低潜在风险,抓住绿色发展机遇。
首先,非控排企业需建立碳资产认知体系,夯实理论基础。要系统学习碳市场的基本规则,包括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机制、交易流程、履约要求等,了解建材、航空等行业被纳入碳市场的具体政策细节,如覆盖范围、核算标准、过渡期安排等。同时,需掌握碳资产的核心概念,如碳排放配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碳足迹等,明确不同碳资产的属性和应用场景。可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研读政策文件、关注行业报告等方式,建立对碳市场的整体认知,避免因知识盲区导致决策失误。例如,了解到建材行业可能采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非控排的建材上下游企业就能提前预判未来合作方的碳成本变化,调整供应链策略。
其次,非控排企业应开展内部碳盘查,摸清自身碳排放家底。碳盘查是碳资产管理的基础,企业需按照国家标准(如《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统计和核算,明确排放源、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对于与建材、航空业关联紧密的非控排企业,如建材原材料供应商、航空物流配套企业等,更需重点排查与控排行业相关业务的碳排放情况,分析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碳足迹影响。通过定期碳盘查,企业可识别减排潜力较大的环节,为后续的碳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能为应对可能的碳约束政策做好准备。例如,物流企业若为航空业提供运输服务,可通过碳盘查了解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数据,为未来参与碳抵消或绿色物流认证积累基础信息。
再者,非控排企业要搭建碳资产管理团队或引入专业人才。碳资产管理涉及多学科知识,包括环境科学、金融学、政策法规等,企业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团队。内部培养方面,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或业务经验的员工,参加碳资产管理师、碳排放管理员等职业培训,提升其碳核算、碳交易、政策解读等能力。外部引进则可招聘有碳市场实操经验的专业人才,如曾参与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碳咨询机构项目的人员,借助其经验快速提升企业碳管理水平。此外,企业还可与专业的碳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外包服务获取短期支持,同时借机培养内部团队,逐步建立自主管理能力。
另外,非控排企业需制定碳资产战略规划,融入企业发展全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行业趋势,明确碳资产管理的目标,如降低碳排放成本、提升绿色竞争力、探索碳资产增值途径等。对于可能被纳入未来碳市场的非控排企业,要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减排目标及实施路径,例如引入节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开展碳减排项目等,积累碳减排量作为潜在的碳资产。对于暂不纳入碳市场的企业,可关注碳普惠机制、绿色金融等领域,通过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开发 CCER 项目等方式,将碳资产转化为实际收益。例如,农业企业可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生成的 CCER 可在碳市场交易,既实现减排又获得额外收入。
同时,非控排企业应加强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碳管理水平。在与建材、航空等控排行业企业合作时,将碳因素纳入合作评估体系,优先选择碳管理能力强、碳排放低的合作伙伴,推动供应链低碳化。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共享碳管理经验、联合开展减排项目,形成产业链碳优势,共同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例如,建材行业的非控排供应商可与控排建材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低碳原材料,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升双方在碳约束下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非控排企业要持续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碳资产管理策略。碳市场政策处于不断完善中,企业需建立政策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全国碳市场扩容的最新进展、地方配套政策及国际碳规则变化,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相关行业的影响。根据政策变化适时调整碳资产战略,确保企业的碳管理措施与政策要求相适应,避免政策风险。例如,若政策明确某一行业将在未来纳入碳市场,企业可提前加快减排步伐,争取在纳入后获得更有利的配额分配和市场地位。
若非控排企业在储备碳资产管理能力过程中需要专业指导,可拨打咨询电话:010-59490973,或联系林老师(电话:13691340873,微信同号)获取详细建议。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