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零碳园区如何应对欧盟 CBAM 等碳关税机制?

发布时间:2025-07-22 19:44:28浏览次数: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政策工具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便是其中典型,其旨在对进口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税,这对全球贸易格局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我国正大力推进的零碳园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与新机遇。

零碳园区应对欧盟 CBAM 的现实挑战

欧盟 CBAM 的实施细则要求企业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精准核算与报告。零碳园区内企业需梳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运输等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但目前,我国在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方法上与欧盟存在差异,且部分企业在数据监测、收集与管理方面基础薄弱,难以满足欧盟复杂且严格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体系要求,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应对 CBAM 时面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进而增加合规风险与成本。


CBAM 对进口产品的碳排放设置了严格门槛,若产品碳足迹超出一定范围,企业将面临高额碳关税。零碳园区虽以低碳、零碳为建设目标,但在实际运营中,部分高耗能产业园区仍难以在短期内将碳排放降至欧盟要求的水平。例如,钢铁、水泥等传统高碳行业园区,其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排放削减难度较大,即便采取一定节能减排措施,在应对 CBAM 时仍可能处于劣势。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零碳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出口还可能面临除 CBAM 外的其他绿色贸易壁垒。如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产品的环保标准、可持续发展认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零碳园区不仅要应对碳关税,还需满足多样化的绿色贸易规则,增加了园区企业产品出口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零碳园区的应对策略

零碳园区可通过构建能源互联网,整合电力、热力、冷能等资源,实现能源在不同企业间的梯级利用与共享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针对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推广先进的低碳技术,如富氧燃烧技术可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碳排放,余热回收技术能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转化为可用能源,氢能冶炼技术则有望从源头改变传统高碳冶炼模式,降低直接碳排放。


积极推动绿电直供模式,通过物理直连或增量配电网的方式,确保园区获得稳定的绿色电力供应,这与欧盟 “直连电力” 核算规则相匹配,可有效降低企业产品生产中的间接碳排放。整合园区内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光伏、储能、燃气轮机等,构建智能微电网,实现能源的就地生产、存储与消纳,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进一步降低电力供应环节的碳排放。


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定向引入低碳供应商,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从源头控制原材料的碳足迹。园区可统筹建设再生资源中心与固废处理设施,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产业废弃物的减量化与再循环,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量。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产业链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及时发现高碳环节并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整体碳减排。


部署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园区内企业的能耗数据,并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上链存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不可篡改与可追溯性,生成动态碳标签,满足欧盟对碳核算数据溯源性与透明度的要求。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本土化碳核算体系,引入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对园区碳排放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与认证,推动国内外碳核算标准的互认,增强园区在国际碳市场中的认可度与公信力。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零碳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持园区内低碳技术研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供应链构建等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零碳园区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绿色债券等多元化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提升应对碳关税的能力。


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标准体系,明确各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与边界,为零碳园区企业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简化零碳园区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区域审批或项目备案制度,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推动零碳园区快速发展。


组织零碳园区企业与国际同行开展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碳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园区企业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通过碳交易机制优化企业碳排放管理策略,提升企业在国际碳市场中的竞争力。


零碳园区作为我国应对国际碳关税、实现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载体,需从技术创新、能源转型、产业链协同以及数字化管理等多维度发力,并在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的推动下,系统性突破欧盟等碳关税壁垒,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 “中国方案”,在绿色贸易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来源:江苏省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