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地纷纷推进碳排放双控工作,地方碳考核成为关键环节。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对《江西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分析,可洞察地方碳考核的核心要点。
地方碳考核目标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以江西为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到 2025 年,着重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考核奠定基础。此阶段虽未直接设定具体考核数值,但提升碳排放计量、统计、监测能力,是确保后续考核数据准确的关键。“十五五” 时期,实施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双控制度,此时考核目标将围绕碳排放强度降低及总量控制目标设定,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达峰后,以总量控制为主,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 碳排放强度与总量指标:碳排放强度是单位 GDP 的碳排放量,反映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考核时,依据地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划设定合理强度降低目标。总量指标则控制区域碳排放上限,促使地方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总量。如江西对工业、能源等高排放行业设定总量控制指标,推动行业转型。
- 相关配套指标:除强度与总量指标,还包括碳排放统计核算准确性、碳减排政策执行力度等。准确的统计核算是考核基础,若核算数据不实,考核将失去意义。政策执行力度考核地方对国家及省级碳减排政策的落实情况,如是否推动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制度落实,是否有效利用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机制。
- 数据收集与审核:地方需定期上报碳排放数据,包括企业碳排放报告、能源消费数据等。省级相关部门对数据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如江西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年报和省级快报制度,加强数据收集与审核。
- 综合评价考核:依据设定指标,对地方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考量碳排放数值变化,还评估政策执行、项目推进等工作成效。例如,对建立碳排放预警管控机制、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等工作进行考核,全面评估地方在碳减排工作中的努力与成果。
- 结果反馈与应用: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地方,对表现优秀地区奖励,如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激励地方积极推进碳减排。对未达标的地区,督促整改,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确保碳减排工作持续推进。
- 考核意义:地方碳考核是落实国家碳减排战略的重要手段,促使地方政府重视碳排放问题,将碳减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引导地方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能增强地方企业与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碳减排的良好氛围。
- 面临挑战:碳排放核算复杂,不同行业、企业核算方法差异大,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难保证。部分地方对碳减排重视不足,存在政策执行不力、敷衍考核现象。此外,考核指标设定需平衡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若指标过严影响经济发展,过松则无法实现减排目标。
地方碳考核是推动地方碳减排、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有效发挥考核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