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碳管控的发展趋势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技术创新也成为推动行业碳减排的核心驱动力。
一、行业碳管控发展趋势
(一)政策监管趋严,标准逐步统一
未来几年,各国政府对碳排放的监管力度将持续加大。以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为代表,更多类似的政策将在全球范围内涌现,促使各行业必须遵循更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同时,国际上对于碳核算、报告和核查的标准将逐步走向统一。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 准则)的推广,将使企业在碳管控信息披露方面有更明确的指引,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二)覆盖范围扩大,全产业链管控
碳管控不再局限于个别高耗能行业,而是向更多行业延伸。如农业、服务业等也将纳入碳管控体系。并且,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和使用的全产业链碳管控将成为趋势。企业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进行管理,像苹果公司要求其供应商降低碳排放,就是全产业链管控的体现。
(三)碳交易市场成熟,金融工具多元化
碳交易市场将不断完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提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经过前期运行,未来几年将在覆盖行业、交易品种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同时,碳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除了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还可能出现碳债券、碳保险等新型金融工具,为企业碳减排提供更多融资和风险管理手段。
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碳减排
(一)能源转型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突破。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持续提高,成本降低;风力发电技术向更大单机容量、更远海域发展。企业将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电力供应的低碳化。例如,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大量使用太阳能屋顶,减少了对电网的依赖和碳排放。
(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CCUS 技术在未来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如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提高碳捕获效率。捕获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化学品、建筑材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对于无法利用的二氧化碳,则进行安全封存,如注入地下深部地质构造中,减少其向大气排放。
(三)数字化技术:精准监测与智能管理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企业能够实现对碳排放的精准监测和实时分析。传感器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碳排放高的环节和原因。人工智能算法则能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智能管控。例如,智能电网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电力供需的精准匹配,降低能源损耗和碳排放。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