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造纸生产碳排放监测维护计划时,需全面考量多方面因素,确保监测工作的稳定、准确开展,为造纸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产流程特性:造纸生产具有连续性和间歇性设备维护并存的特点。连续生产部分,如制浆、造纸的主要设备长时间运行,其碳排放监测设备需稳定可靠,维护时间应尽量避开生产高峰,以免影响生产进度和碳排放数据的连续性。例如,大型造纸机的碳排放监测设备维护,可安排在生产计划中的短暂停机时段,且提前做好维护准备,缩短维护时长。而间歇性设备,像定期检修的辅助设备,维护时可利用便携式监测设备补充监测,维护计划制定要结合其运行周期和维护需求。
设备性能与寿命:不同的碳排放监测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各异。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的设备,如高精度热流计和氧含量分析仪,适用于连续生产环节,但这类设备价格较高,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需定期校准和保养,维护计划中要明确校准周期和维护标准。便携式监测设备则需注重其电池续航、数据存储能力等,定期检查设备的电量、清洁传感器等,确保设备在间歇性使用时正常运行。同时,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前规划设备的更新换代,避免因设备老化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数据管理需求:为保证碳排放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数据管理至关重要。维护计划应包含数据备份系统的维护,定期检查本地服务器和云端存储的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丢失、不损坏。对于因设备维护导致的数据缺失,维护计划中要明确数据补全的流程和责任人,利用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及时补全数据,保证生产周期内碳排放数据的完整性。
人员操作与管理: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规范直接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维护计划要涵盖人员培训安排,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学习监测设备的操作、维护以及数据处理流程,提高其业务能力。在设备维护期间,明确人员职责,要求监测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便携式设备并准确记录数据。同时,建立数据审核机制,维护计划中规定审核的时间节点和审核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成本控制:维护计划需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包括设备维护费用、人员培训成本、数据管理成本等。在选择监测设备和维护方式时,要在保证监测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例如,在设备维护方式上,可根据设备故障规律,采用预防性维护和故障后维护相结合的方式,降低维护成本。
制定造纸生产碳排放监测维护计划时,充分考虑以上生产流程、设备、数据、人员和成本等因素,才能使维护计划科学合理,保障碳排放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行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