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3 日,从中国政府采购网传来消息,上海市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在2025年将迎来碳核查,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碳核查招标由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委托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规定。核查工作涵盖两大方面:一是对碳交易企业报送的2024年上海碳排放报告各项数据和情况进行核查;二是对工业企业设施层面各项数据和情况开展摸底核查 。时间上,2025年4月底前需完成上海碳交易核查工作,6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设施层面的摸底核查,合同履约期限也是到6月底完成工业企业设施层面的相关工作 。 面对此次碳核查,企业应积极应对。首先要全面梳理2024年碳排放报告相关资料,包括精准记录能源消耗数据并附上凭证,整理生产工艺数据,妥善保存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数据及校准报告。其次,组建专业团队,包含核算人员、技术人员和沟通人员。再者,主动与核查机构沟通,内部各部门协同配合。同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制定详细工作计划,避免拖延。核查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提升碳管理水平。
资料准备可是头等大事。企业必须把 2024 年碳排放报告的相关资料梳理得井井有条。在能源消耗数据方面,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每一笔使用记录都要精确无误,最好能附上采购发票或者供应合同,让数据的真实性有凭有据。就拿造纸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蒸汽能源,其用量数据不仅要准确记录,还要有对应的蒸汽采购凭证,方便核查人员核实。对于生产工艺数据,像化工企业复杂的化学反应流程,每一个步骤的反应条件、原料投入产出比等都要整理出详细说明和运行参数,因为这些都与碳排放紧密相关。另外,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数据,不管是企业自己监测的,还是委托第三方监测的,都要完整保存,同时别忘了提供监测设备的校准报告,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专业的人员安排至关重要。企业一定要组建一支专业过硬的应对团队。团队里首先得有精通碳排放核算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够提前对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全面审核,从数据的计算方法到最终结果,都要保证逻辑合理、准确无误。比如,在计算碳排放因子时,专业人员要依据权威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确保取值准确。同时,团队里还需要有熟悉生产流程的技术人员,当核查人员对生产环节中的碳排放产生疑问时,技术人员能够凭借对生产工艺的了解,迅速给出专业解答。比如,石化企业在原油炼制过程中,不同工艺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复杂,技术人员就能详细解释其中的原理。此外,还得配备沟通能力强的人员,负责与核查机构进行对接,及时了解核查进度、要求以及最新动态,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沟通协调在整个核查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在核查开始之前,企业要主动出击,积极与核查机构进行交流,详细了解核查的具体流程、重点关注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核查过程中,对于核查人员提出的任何问题,企业都要积极回应,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要是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千万别自己瞎琢磨,一定要及时与核查机构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协作。毕竟碳排放报告核查涉及生产、能源、环保等多个部门,只有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高效完成核查工作。比如,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数据,能源部门提供能源消耗数据,环保部门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各部门紧密配合,才能确保核查工作顺利进行。
时间节点的把控也不容忽视。这次核查明确要求在 2025 年 4 月底前完成上海碳交易核查工作,6 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设施层面的摸底核查。企业要根据这些时间节点,制定详细且合理的工作计划。将各项准备工作细化到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合理安排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千万不能抱有拖延的心态,否则一旦错过核查时间,将会对企业的碳管理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企业要把这次核查当作一次提升自身碳排放管理水平的契机。核查结束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发现数据存在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是数据采集方法有误,还是核算过程出现偏差,找到问题根源后立即进行整改。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的监测和管理工作,提高碳排放数据的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只要企业在资料准备、人员安排、沟通协调、时间管理以及后续改进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就一定能够顺利应对这次碳核查,为企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