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企业漂绿行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2-24 14:06:06浏览次数:
企业漂绿行为是指企业通过虚假或夸大的环保宣传,给公众营造出积极履行环保责任的假象,实际上却并未采取实质性的环保行动,以此来误导消费者和社会舆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干扰了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企业漂绿行为最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1. 模糊环保术语:企业常使用含义模糊、缺乏明确定义的词汇来营造环保假象。比如 “天然”“纯植物”,产品可能仅含少量植物成分,其余大多为化学合成物;声称 “碳中和”,却不说明是通过碳抵消还是实际减排达成;推出 “可持续系列”,但该系列在产品总量中占比极低。这些模糊表述让消费者难以准确判断产品的真实环保程度。
  2. 缺乏数据支撑:真正的环保行动需要量化验证,然而漂绿企业往往回避公开完整的碳足迹数据,仅展示局部成果,如强调办公室节能,却对工厂的污染问题避而不谈;用充满感情色彩的口号代替实际数据,像某饮料品牌宣称 “100% 环保瓶”,却拒绝披露塑料回收率;设定遥远的环保目标,如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却没有制定中期执行计划,缺乏实际行动的支撑。
  3. 转移关注焦点:企业通过实施一些微小的环保举措,来转移公众对其主要业务环境损害的注意力。例如石油公司大力宣传 “环保购物袋”,但它 90% 的收入仍然依赖化石燃料开采;航空公司推出 “碳中和航班”,却忽略了航空业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达 2.5% 的实质影响。这些边缘行动无法掩盖其核心业务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4. 过度包装伪装:为了塑造 “绿色形象”,企业在包装上大做文章,却忽视了产品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比如使用声称 “可降解” 的包装,但这种包装需要特定的工业条件才能降解,在实际填埋后仍会产生甲烷;某矿泉水品牌推出 “100% 再生塑料瓶”,但瓶身重量增加,导致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反而上升;一些奢侈品牌推出 “环保系列” 产品,价格却十分高昂,本质上还是鼓励过度消费。
  5. 虚假认证误导:第三方认证本应是产品环保的可靠背书,但部分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虚假环保标签。有的选择标准宽松的认证机构,如某化妆品品牌的 “天然” 认证只需 5% 的天然成分;有的利用认证范围的漏洞,即使产品本身污染严重,也能获得 “工厂减排认证”;甚至还有直接伪造证书的情况,2022 年欧盟就查获了超 200 起虚假生态标签案件。


企业漂绿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通过仔细甄别企业宣传信息、关注实际行动和数据等方式,避免被漂绿行为误导。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对漂绿企业的处罚,促使企业真正履行环保责任。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212.jpg


esg商业分析师.png


esg.jpg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国际注册ESG分析师专业评估认证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LCCI 国际 ESG分析师中英联合认证培训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ESG商业分析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ESG领域热潮:岗位月入15万!如何入行?

>>>ESG领域人才需求激增,券商高薪招聘分析师等岗位,入行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ESG有哪些就业方向?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财务人员为什么热衷报考 ESG 证书?

>>>企业对ESG管理人才的需求现状?

>>>国资委将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新规即将实施:5月1日起,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注意事项?

>>>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 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什么ESG对于企业来说这么重要?

>>>外贸企业如何进行ESG出口合规与碳管理?

>>>ESG分析报告怎么写?

>>>ESG评级:企业如何挑选适配项目并提升评级表现?

>>>EcoVadis评级全解析:一文掌握

>>>顺应绿色发展潮流,企业为何需重视 CDP 碳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