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是指用能单位自己或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对于重点用能单位而言,通过能源审计,能够深入了解自身能源消耗的结构和流向。例如,详细掌握不同生产环节、不同设备的能源使用情况,从而精准定位能源浪费的环节和高耗能设备。在此基础上,用能单位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改造措施,优化生产流程,更换节能设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能源审计还能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节能经济效益,通过节能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尽管能源审计意义重大,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重点用能单位未能按规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一方面,部分企业对能源审计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能源审计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种额外的负担,缺乏主动开展能源审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开展能源审计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处罚。此外,能源审计工作本身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力量,部分企业可能由于自身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或者担心聘请外部审计机构会增加企业成本,从而选择忽视能源审计工作。
为了确保重点用能单位切实履行能源管理责任,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对不按规定开展能源审计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强制审计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从宏观层面看,这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举措。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大,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对国家整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降低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强制审计,能够促使这些单位重视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为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从市场公平竞争角度而言,强制审计有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如果部分企业不开展能源审计,不进行节能改造,却能在市场中与积极开展能源管理的企业竞争,这无疑是对其他企业的不公平。强制审计能够促使所有重点用能单位都重视能源管理,在公平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同时,对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来说,强制审计也是一种鞭策。通过强制手段推动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帮助企业发现自身能源管理问题,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发现重点用能单位不按规定开展能源审计时,相关管理部门首先会进行调查核实,确认企业未开展能源审计的事实以及未开展的原因。在核实清楚后,管理部门会向企业下达强制审计通知,明确告知企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配合完成能源审计工作。接下来,管理部门会指定具备资质的能源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审计机构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包括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等各个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会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获取企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审计完成后,审计机构将出具详细的能源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企业能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节能建议等。管理部门会根据审计报告,对企业提出整改要求,督促企业落实节能措施。
对于被强制审计的重点用能单位来说,短期内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配合审计工作以及落实整改措施。然而,从长期来看,这将促使企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层面,强制审计措施的实施将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其他重点用能单位会认识到能源审计的重要性和强制性,从而主动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推动整个行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也将促进能源审计行业的发展,激励更多专业的能源审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能源审计服务。不按规定开展能源审计的重点用能单位面临强制审计,这是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强制审计,能够促使重点用能单位重视能源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军能源领域建设,,目前有哪些项目可以参与??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用能单位必须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