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就像给进口商品设了一道 “碳门槛”,要求企业算清产品从原料到生产的 “隐含碳排放”(即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否则可能面临额外关税。对碳会计专员来说,建立合规的隐含碳排放台账,关键是让数据 “说得清、算得准、可追溯”。用财务记账的思路,具体流程可分为这几步:
一、先划清 “台账范围”,对准 CBAM 的 “核算边界”
CBAM 不是让你算所有碳排放,而是盯着 “进口到欧盟的特定商品”,比如钢铁、水泥、铝等。第一步要明确:
哪些产品要算:对照 CBAM 清单,圈出企业出口欧盟的产品(如某钢铁厂的热轧卷板),像财务做 “出口退税备案” 一样,先列好 “核算对象清单”。
算到哪个环节:隐含碳排放要算 “从原料开采到产品出厂” 的全链条,比如钢铁的隐含碳包括 “铁矿石开采→运输→炼钢→轧钢” 的排放,就像财务算 “产品总成本” 要包含料、工、费一样,一个环节都不能漏。
排除无关项:企业国内销售产品的碳排放、办公区的日常能耗,暂时不用计入 CBAM 台账,避免数据冗余,这和 “财务记账要区分应税与免税项目” 逻辑相通。
简单说,就是先给台账画个 “圈”,只算 CBAM 关心的部分,避免做无用功。
二、拆解 “生产链条”,给每个环节建 “碳收支明细账”
就像财务给 “采购→生产→销售” 各环节建明细账,隐含碳排放台账也要按生产步骤拆分:
原料采购环节:记录 “原材料自带的碳排放”,比如采购 100 吨铁矿石,每吨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已产生 2 吨 CO₂,这 200 吨就是 “原料隐含碳”,数据可从供应商提供的 “产品碳足迹报告” 获取,就像收供应商发票时要附明细单一样。
生产加工环节:按车间或工序记录,比如炼钢车间用了 500 吨煤(每吨煤排放 2.6 吨 CO₂),轧钢环节耗电 10 万度(每度电对应 0.5 吨 CO₂),这些要像 “生产成本明细账” 一样,按 “燃料、电力、辅料” 分类记录,附能源采购发票、电表读数作为凭证。
运输与仓储环节:产品从工厂运到港口的碳排放(如用柴油货车运输 1000 公里,每公里排放 0.15 吨 CO₂),要记在 “出厂前的隐含碳” 里,参考运输合同上的里程和车型计算,就像财务记 “销售费用 - 运输费” 时要附物流单。
每个环节都要注明 “数据来源” 和 “计算依据”,就像会计分录要附原始凭证一样,确保可追溯。
三、统一 “核算标准”,按 CBAM 规则 “记账”
CBAM 有自己的 “碳核算会计准则”,不能按企业自己的方法算,重点注意:
用指定的排放因子:比如电力排放因子必须用欧盟认可的 “区域电网平均数据”(如中国华北电网每度电 0.6 吨 CO₂),不能用企业自建光伏电站的低因子,这就像财务报税要按税法规定的税率,不能自己定。
区分 “直接排放” 和 “间接排放”:生产时烧煤产生的排放是 “直接排放”(Scope 1),用电产生的排放是 “间接排放”(Scope 2),原料自带的是 “上游间接排放”(Scope 3),台账里要分开记录,就像财务要区分 “主营业务收入” 和 “其他业务收入”。
保留 “数据转换痕迹”:比如供应商给的单位是 “千克 CO₂/ 吨产品”,要转换成 CBAM 要求的 “吨 CO₂/ 吨产品”,转换过程要记录在台账备注栏,就像财务外币折算要记汇率和计算过程。
可以做一个 “核算规则对照表”,把 CBAM 的要求和企业的操作一一对应,避免出错,类似财务的 “税法与会计差异调节表”。
四、建 “动态台账”,定期更新与校验
CBAM 要求台账 “实时反映最新数据”,不能一成不变,操作上参考财务的 “账证核对” 和 “期末结账”:
每月对账:把能源采购量、原料进货量和碳排放数据核对,比如 “本月采购 500 吨煤,按排放因子算应产生 1300 吨 CO₂,台账记录是否一致”,像财务核对 “库存商品入库数与采购发票数”。
季度调整:如果供应商更新了碳足迹报告(比如铁矿石的隐含碳从 2 吨 / 吨降到 1.8 吨 / 吨),要及时调整台账数据,并注明 “调整原因和依据”,类似财务的 “会计估计变更” 处理。
年度审计:请第三方机构核查台账,重点看 “排放因子是否合规”“数据是否完整”,就像财务年报需要审计一样,确保通过欧盟的检查。
建议用 Excel 或专业碳管理系统做台账,设置 “数据校验公式”(如 “总排放 = 各环节排放之和”),自动预警错误,提高效率。
五、避坑指南:这 3 个细节最容易被罚
别漏算 “Scope 3 的上游排放”:很多企业只算生产环节,漏掉原料的隐含碳,这在 CBAM 里属于 “数据不全”,可能被罚款。记住:只要是产品出厂前的碳排放,不管发生在哪个企业,都要算进来。
排放因子不能 “拍脑袋”:必须用 CBAM 发布的最新因子,每年更新一次(比如 2026 年可能用新的电力排放因子),就像财务税率变了要及时调整。
原始凭证要留够 5 年:欧盟可能追溯检查,供应商的碳足迹报告、能源发票、运输单等要存档,就像财务凭证要保存 10 年一样,丢了可能无法证明数据真实性。
核心是 “像做财务账一样建碳台账”
CBAM 下的隐含碳排放台账,本质是 “给碳做会计核算”—— 有明确的核算范围、规范的记账方法、严格的凭证管理。碳会计专员熟悉的 “账证核对”“权责发生制”“合规性校验” 等财务思维,完全可以复用。
如果想具体学 “CBAM 排放因子查询方法”“第三方核查应对技巧”,可以打咨询电话 010-59490973,联系林老师(微信同号:13691340873),获取定制化指导。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