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搞懂碳盘查与碳核算:这 3 类核心方法 + 4 大关键标准,是碳排放管理师的必备技能

发布时间:2025-10-16 16:45:05浏览次数:


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碳盘查与碳核算已成为企业低碳转型的 “基础工程”,也让碳排放管理师成为职场热门岗位。但不少想入行的人却陷入困惑:碳盘查究竟要怎么算?不同行业的碳核算方法有何区别?哪些标准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其实,掌握碳盘查与碳核算的核心方法和标准,是成为合格碳排放管理师的第一步 —— 而精准的学习规划,能帮你快速打通从 “理论” 到 “实操” 的落地路径。
要做好碳盘查与碳核算,首先得理3 类核心核算方法,不同场景适用不同方法,选错方法可能导致数据偏差,影响企业碳管理决策。
第一类是排放因子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方法。它通过 “活动数据 × 排放因子” 的公式计算排放量,比如用企业的燃煤量乘以煤炭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就能快速得出燃煤环节的碳排放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数据易获取,适合大多数企业的初步碳盘查,但需要注意排放因子的时效性和地域适配性 —— 比如我国不同省份的电力排放因子存在差异,直接套用全国平均数据会影响准确性。
第二类是质量平衡法更适合生产流程复杂的工业企业。它基于 “物料输入量 = 产品输出量 + 排放量” 的原理,通过追踪原材料中的碳元素流向,反推碳排放数据。比如化工企业可通过计算原材料中的碳含量,减去产品和副产品中的碳含量,得出生产过程中释放的碳量。这种方法数据精度高,但对企业的物料台账管理要求严格,需要熟悉生产工艺细节才能准确应用。
第三类是实测法,是精度最高的核算方式。它通过在排放源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碳排放数据,比如火电厂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能直接获取二氧化碳浓度和排放量。不过实测法成本高、技术门槛高,通常用于重点排放单位的关键排放源核算,或作为其他方法的验证手段。
除了掌握方法,4 大关键标准更是碳盘查与碳核算的 “准绳”,不熟悉标准很容易出现合规风险。
国际层面,ISO 14064 系列标准是全球通用的核心标准,分为企业核算与报告(ISO 14064-1)、项目减排量核算(ISO 14064-2)、核查与验证(ISO 14064-3)三部分,覆盖了从企业碳盘查、减排项目开发到数据核查的全流程,是碳排放管理师必须熟练掌握的 “国际语言”。
国内层面,《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和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是企业开展碳盘查的 “必修课”。前者明确了区域层面碳核算的边界和方法,后者则针对发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制定了细分的核算细则,比如钢铁行业需单独核算烧结、炼铁、炼钢等环节的排放量,每个环节的核算公式和数据来源都有明确规定。
此外,GHG Protocol(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也是重要参考标准,它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联合制定,将企业碳排放分为 Scope 1(直接排放)、Scope 2(外购能源间接排放)、Scope 3(其他间接排放)三类,这种分类方式已被全球多数企业和金融机构采纳,是企业编制 ESG 报告、参与碳交易的重要依据。
看似清晰的方法和标准,实际学习中却容易踩坑:有人死记硬背公式,却不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核算方法;有人熟悉单个标准,却不懂如何整合 ISO 14064 与国内指南的要求;还有人掌握了理论,却在实操中不知如何收集数据、应对核查 —— 这些问题,都需要针对性的学习规划来解决。
如果你想报考碳排放管理师,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学习碳盘查与碳核算的方法标准;或是在实操中遇到数据核算、标准应用的难题;又或是想规划职业晋升路径,提升碳管理专业能力 —— 现在就有专业解决方案!联系林老师(咨询电话:010-59490973,微信同号:13691340873),即可获取 1 对 1 定制化指导:从梳理你的学习基础、明确方法标准的学习优先级,到提供实操案例练习、备考技巧,再到结合你的职业目标规划晋升路径,全程帮你避开误区、高效提升,快速成长为能独立开展碳盘查与碳核算工作的专业人才。
碳盘查与碳核算不是 “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方法、标准和实操能力的结合。别再让 “不知道怎么学”“学了不会用” 耽误你的职业发展,现在拨通咨询电话,让定制化指导帮你掌握核心技能,在碳排放管理领域站稳脚跟!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