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在CBAM报告中,如何核算货物的实际碳排放总量?

发布时间:2025-03-05 12:36:11浏览次数:
  • 在 CBAM 报告里,精确核算货物实际碳排放总量是关键环节,这直接关乎碳关税计算以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有效施行。其核算需遵循科学流程,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 一、确定核算边界

  • 对于进口货物,要明确从原材料获取起始,历经生产制造、运输直至交付欧盟市场的全过程为核算边界。以钢铁产品为例,核算边界始于铁矿石开采,包括开采过程中大型机械设备运转所消耗柴油产生的碳排放;延伸至炼铁环节,高炉内铁矿石还原、焦炭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再到炼钢阶段,转炉或电炉等设备运行产生的碳排放;最后涵盖钢铁产品运输至欧盟的过程,如海运船舶燃油消耗、陆运货车尾气排放等。对于铝产品,核算边界从铝土矿开采开始,历经氧化铝提炼、电解铝生产,直至铝制品运输至欧盟,各环节能源消耗对应的碳排放均在核算范围内。
  • 二、数据收集

  • (一)能源消耗数据

  • 收集各阶段生产设备与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数据。在钢铁生产中,需记录高炉炼铁时煤炭、焦炭的用量,炼钢电炉的耗电量等。铝土矿开采设备、氧化铝提炼过程中的能源使用量,以及电解铝环节每生产一吨铝的耗电量等都要精准记录。运输环节,要统计海运船舶航行里程、燃油种类及消耗量,陆运货车行驶距离、单位里程油耗等数据。这些能源消耗数据是计算碳排放的基础。
  • (二)生产工艺相关数据

  • 了解产品生产工艺细节。不同钢铁生产工艺,如传统长流程工艺与新兴短流程工艺,其碳排放差异显著。长流程工艺中,铁矿石经烧结、炼铁、炼钢等多道工序,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短流程工艺以废钢为原料,电弧炉炼钢,能耗与碳排放相对较低。铝产品生产中,不同的氧化铝提炼工艺和电解铝技术,能源效率不同,碳排放也有所差异。掌握这些工艺数据,有助于准确估算碳排放。
  • 三、运用核算方法

  • (一)基于排放因子法

  • 这是常用的核算方法。根据不同能源类型的排放因子,将能源消耗数据转化为碳排放数据。煤炭的排放因子约为 2.7 吨二氧化碳 / 吨标煤,若钢铁生产中消耗 100 吨标煤煤炭,那么这部分产生的碳排放约为 270 吨二氧化碳。对于电力,需考虑发电来源的混合排放因子。若某地区电力供应中,火电占比 70%,水电占比 30%,火电排放因子为 0.8 吨二氧化碳 / 兆瓦时,水电排放因子近似为 0,当铝产品生产消耗 100 兆瓦时电力,其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约为 56 吨二氧化碳(100×0.7×0.8)。
  • (二)生命周期评估法(LCA)

  • 该方法更为全面,考虑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在钢铁产品 LCA 核算中,除生产过程排放,还包括铁矿石开采前勘探活动、钢铁产品废弃后回收处理等环节碳排放。通过建立详细的生命周期清单,量化每个环节物质与能源输入输出,进而计算碳排放总量。对于铝产品,从铝土矿开采前期矿山建设,到铝制品报废后回收再利用,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都纳入核算,能更真实反映产品对环境的碳排放影响。
  • 四、数据验证与审核

  • 核算完成后,要对碳排放数据进行验证与审核。对比同行业类似产品碳排放数据,若出现异常,需检查数据收集是否准确、核算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如钢铁企业核算的碳排放总量与行业平均水平偏差过大,需重新核查能源消耗数据记录是否有误,排放因子选取是否合适等,保证核算的货物实际碳排放总量准确可靠,为 CBAM 报告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